183:山珍和毒物(1 / 2)

三人轉道上了林子裡的小路,前麵的枯木上蹲著的一隻貓頭鷹,被調皮的大黑衝上去,驚得跌跌撞撞的飛到另一顆大樹上繼續打瞌睡。

貓頭鷹大多習慣夜晚活動,白天活動的時候,飛行起來顛簸不定像醉酒的人一樣。

路邊的石頭上長著不少石鬆,翠綠的石鬆叢中還有開著一朵朵黃色花兒,散發著陣陣清香的野花。

周懷安上前看了幾眼,“燕兒,這東西長得和我們在樹上弄下來的石斛有些像,是同類的另一個品種麼?”

楊春燕點點頭,“這叫細葉石斛又叫黃草,有滋陰養胃、清熱生津、潤肺的作用。”

周一丁看了一眼,“從這到上麵都有,扯了背著上山多重啊,我們還是回來的時候再扯回去?”

周懷安:“燕兒,一丁說的對,這裡離院子近,回來要不了多久就弄回去了。”

“好。”

三人又往上走,大黑和大黃激動的衝了上去,一陣“察嘎嘎”驚叫聲傳了過來,三人看到幾隻銀雞撲打著翅膀飛上了附近的枝頭。

銀雞是當地人的叫法,它們的學名叫白腹錦雞,雄雞身上的羽毛如彩虹般絢麗,拖著長長的尾羽,飛起時姿態輕盈,像一位體態優雅的仙子。

雌雞的羽毛顏色以深棕褐色為主,後頸部有黑白色斑紋,腹部也是白色,不過看上去沒那麼明顯,尾羽也不長。

依舊是雄鳥比雌鳥漂亮。

“汪汪汪……”大黑和大黃還不死心的在樹下狂吠。

周一丁輕輕踢了大黑一下,“叫個屁啊,有本事爬樹上去抓一隻下來啊?”

“除了尾巴就是骨頭,抓下來也沒啥吃頭。”周懷安見尾羽好看扭頭看向楊春燕,“燕兒,弄幾根羽毛回去插瓶子裡咋樣?”

楊春燕搖頭,“不要,死物哪有活的好看。”

周懷安:“對,還是長在尾巴上好看。”

幾人繼續往前走,楊春燕在路邊找到十幾顆天南星,還挖到幾塊一等重樓。

三人很快就到了那片竹林,這時天已經亮起來了,四處的景物愈發清晰。

竹林裡的夏筍已經冒頭,還有幾叢竹子已經枯死了。

楊春燕忽然看到前麵的枯竹叢中有幾叢白色的東西,忽然想到一種美味的菌子,竹蓀!

楊春燕疾步走過去,在竹林裡就看到幾朵剛剛開出來竹蓀,灰綠色的菌帽、雪白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子從菌蓋向下鋪開。

高興的衝周懷安招手,“你們快來看,竹林裡長竹蓀了。”

竹蓀又名竹笙、竹參,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乾白蛇皮。

竹蓀乃是山珍之首,是長在竹子根部的一種天然食用菌,竹蓀形態優美、營養豐富、口感特彆鮮美,被譽為“山珍之王”、“菌中皇後”之美譽。

竹蓀多在晴天的早晨開傘,中午柄長到一定高度時即停止伸長,菌裙漸漸由蓋內向下展開,下午菌蓋孢子成熟並開始自溶,滴向地麵,同時整個子實體萎縮倒下。

中醫認為竹蓀味甘、微苦、性寒,脾胃虛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周懷安快步走了進來,見後也很高興,“喲~這東西可不常見,弄回去燉野雞剛合適。”

楊春燕點點頭,“要不是接連幾個晚上都下雨,還找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