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平的本事擺在那裡,那些意見便是他和朝廷重臣都忍不住叫好。
雖說在眼界和操作上還不成熟,許多事情有些想當然,可那是年齡問題,他今年多大。
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練出來,學習到的。
那些想法是真的純粹看天賦,學不來的。
他張了張口,可最終還是沒有將心裡話說出來。
李平不是李承乾,心中有主意得很。
他的想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改變的。
此事,還是徐徐圖之吧。
翌日清晨。
伴隨著禮樂齊鳴早朝開始。
等候在宮門之外的文武百官依次走入大殿之中,行禮問安。
龍椅之上,被兩條金龍環繞的李世民端坐,不怒自威。
朝堂對奏自有規矩,在左右宰相的帶領下,一件件事情被拿出來商議。
有的是早有定論,此番不過是公之於眾,有的則是真的需要商量,互相溝通,有的則是陛下不滿意要重新探討,一樁樁一件件大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諸位愛卿無事了?”
李世民虎目掃過眾人。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好像該商量的都商量過了,沒有什麼其他的了。
陛下何故如此提問。
莫非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並不知曉?
其他文臣武將也都是心裡打鼓。
陛下這麼問肯定是有事。
但誰有事,什麼事情就不好說了。
“你們沒有,朕這裡倒是有件事情。”李世民的目光漸漸變得冰冷,“上月以來大雨連綿,長安周邊水渠河道多有損毀,運河決堤,漕糧難以轉運,糧價與日俱增。”
聽到這話,不少人知道和自己無關都鬆了口氣,然後將同情的目光落在京兆府尹宋靖身上。
前不久他的事情已經傳遍了,大家都知道。
而這次,好像又是他倒黴。
就差被點名的宋靖知道躲不過去了,當即出列口稱萬歲。
“臣已經著手控製糧價,修繕河堤,清淤等諸般事宜也在進行。”
一旁的房玄齡也出列道:“啟奏陛下,京兆府尹所言非虛,此番雨勢巨大,情勢頗為嚴重,臣等應對不足,還請陛下治罪。”
有房玄齡起頭,其他相關官員也都出列請罪。
宋靖自然也在其中,心裡頗為忐忑。
他思來想去,事情早就報上去了,處理方法也和房大人通過氣,按部就班地執行。
應該沒有什麼錯漏才對。
“天災之事本就變幻莫測,罪不在爾等。”李世民示意眾人平身,將目光對準宋靖,“朕且問你,修繕河堤,清理淤泥等諸般事宜早就開始,為何進展如此緩慢。”
聽到這話,房玄齡等人也露出疑惑之色。
按說上個月的事情到如今時間已經夠長了,當時的處理也比較及時,按理說漕運應該恢複了才對,不至於糧價上漲呀!
之前注意力放在突厥的事情上麵,倒是忽略了這邊。
聞言宋靖臉色大變,急忙解釋道:“啟奏陛下,臣已經命令各地抓緊時間,大部分縣已經頗見成效,隻是以永吉縣為首的幾處地方百姓抗旨不遵,民夫未能順利征召,臣,臣正準備去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