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知道將軍駐紮豫東,特意派小弟過來拜謁,投下書信。夫人和大將軍的意思是希望將軍能歸順闖營,共建大業,不知將軍意下如何?他說‘久聞闖營威名,無緣拜謁大將軍和夫人,今日先生前來,實為幸甚。至於投順之事,我也久有此心,隻恨無人引見。現在大將軍既有書信前來曉諭,我自然十分感激,此時請先生稍微等候一日,容我和軍師們再商議一番。’當晚夜宴款待以後,他就同身邊的文武人員談了很久。當天晚上,他告訴我,他和手下人都一心投靠闖營,並說要親自前來拜謁夫人和大將軍。”
高夫人問:“你聽他語氣是否真誠可靠?”
李岩答道:“他的語氣很誠懇,對我十分客氣。我對他說闖營駐地離開封較遠,讓他安頓好將士,過幾日去開封。可他很急,定要立刻前來,說‘既然我決定要投靠闖營,何必在乎這三五百裡的路程。我已經決定了,放棄豫東的營地,把人馬帶到開封附近,聽從闖營安排。我今日就出發,帶少數親兵隨先生先去拜謁夫人和大將軍,這樣才不負我心中的仰慕之情。’我見他確實有誠意,就說‘既然如此,就照將軍說的辦吧!’所以我在他那裡一共隻停留了一天一夜,就同他一起奔馳過來。”
見袁時中投靠的很有誠意,範青和高夫人都很欣喜,高夫人問:“這袁時中到底有多少人馬?軍記如何?他為人怎樣?我們這裡聽說他有十萬人馬,也有人說他人馬二十萬,到底有多少?又聽說他在豫東很得人心,從不騷擾百姓,是一個有點誌氣,想要乾一番事業的男子漢,是麼?”
李岩欠身道:“我在那裡時,跟他的左右文武談了不少,也看見了當地百姓,找他們詢問一番。據我看來,此人真是一個了不得的人才。自從崇禎十三年,他在開州起義以來,就十分注意軍記,每到一地都不許部下騷擾百姓,不許奸**女,不許隨便殺人。他又禮賢下士,對讀書人十分尊重,現在身邊就有幾個秀才幫他出謀劃策。他的人馬,因有過兩次饑民響應,所有大概在十萬左右,但多是步兵,以烏合之眾為多,精兵很少,隻有一兩萬人吧!另外騎兵也有兩三千人。”
範青一麵聽,一麵點頭,這和他預料的差不多,這時代的農民軍大多烏合之眾,精兵能占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就算不錯了。
高夫人對袁時中本人比較好奇,問:“他識字麼?”
李岩道:“略微識點字,他幼年讀書很少,可起義以來,身邊總有些讀書人,沒事的時候,聽他們談論古今,所以自己也頗懂一些書上的道理,雖然是個粗人,說話倒十分文雅,不似一般的綠林豪傑,舉止言談並不粗魯。”
高一功插話道:“既然這樣,他怎麼自己不獨樹一幟,橫掃河南,把機會留給咱們,現在還要靠投順咱們來保全自己呢?”
範青笑道:“高將軍把橫掃河南看得太容易了!咱們闖營從崇禎初年起義,隊伍南征北戰,幾度沉浮,隻大的挫折就經曆了好幾次,由此才慢慢打造出來闖營的核心人才,尤其是在商洛山練兵,訓練出來幾千名骨乾精英戰士,這是咱們闖營能在河南猛烈爆發的根基。袁時中才起義幾年,哪有咱們這般核心人才。”
李岩也笑道:“高將軍可知,我李岩就親身經曆過起義,在河南饑荒的時候,組建一支隊伍是很容易的,人馬快速增長,幾萬人很快就能聚集起來,可是要想訓練一支百戰精兵,還有一些高層精英可就難了,這也是我當初從豫東投靠闖營的原因,現在袁時中不過是複製了我當時的經曆。”
高一功、田見秀、高夫人聽了都連連點頭,這些年闖營的壯大他們是親身經曆的,覺得二人的話有理。
李岩繼續道:“還有一點,咱們闖營現在已經算是威名赫赫了,袁時中就算再有能力,也沒有空間給他發展壯大了。咱們闖營在河南剿兵安民,除暴安良,救濟百姓,所到之處,百姓不用納糧,大將軍親自頒布的要三年免征。加上軍記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最近這幾個月,經營開封,設官理民,拉攏士人,開荒種地,種種措施,都為闖營在河南爭取到了民心,河南人民都讚揚咱們闖營是千百年難逢的湯武之師。這時,袁時中還有何餘地發展他的隊伍。我當時奉勸他早早歸順闖王,共建大業。事成之後,少不了封侯封伯,子孫世襲,他本已經走投無路,再聽了我這番話,還有不歸順的道理?”
眾人一起點頭,覺得此言有理。田見秀問:“他的幾個幕僚,都是些什麼人啊?”
李岩道:“他有三個謀士,都是豫東一帶的讀書人,聽說都是秀才,一個叫劉玉尺,是軍師。此人三十多歲,頗為健談,奇門遁甲,陰陽風水、兵法戰陣也都懂一些。他這次隨著袁時中一起來了。還有一名謀士叫朱成矩,是一名儒生,少言寡語,深沉不漏。還有一名叫劉靜逸,這次隨人馬留在駐地,沒有前來。”
高夫人環視眾人道:“各位,你們看袁時中到底是不是真心歸順?畢竟咱們以前和他素無往來,隻派人這麼一說,他就全軍來投,放棄一方霸主的地位,來咱們闖營做一名普通將領,我總覺得太過順利了。但倘若他真心來投靠,那也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推心置腹的對待。我最擔心的是他答應的痛快,但其實是因為害怕咱們勢力大,不得不歸順,其實心中顧慮重重,並不服氣。軍師,你看他是真的懷有誠意麼?”
李岩也不敢大包大攬替袁時中作保,他猶豫片刻道:“我看他是仰慕光輝,真心擁戴,不然他何必遠道來謁?他人馬不少,即便打不過咱們闖營,也能擊敗官軍進入鳳陽或湖廣,如李際遇一般。但人心隔肚皮,我也不敢十分確定他就是真心。”
範青拱手道:“夫人,據我猜測他投靠咱們還是真心的。一來形勢所迫,現在他徘徊在鹿邑和拓城之間,沒有好的出路,如果進軍鳳陽,或如李際遇一般進入湖廣,都要與經過轄區內的官軍血戰一場,他實力有限,不敢走這條道路,所以隻好投順咱們。第二條比第一條更重要,他仰慕夫人仁義之聲,遍播中原,知道‘忠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跟著夫人打天下,日後功成名就,封妻蔭子。所以他來投降,是勢不得已,更是夫人的威名感召。”
高夫人白了他一眼道:“就會拍馬屁,我哪來的‘仁義之聲,遍播中原’,都是你編出來的。”
範青笑道:“夫人是代闖王,現在闖營威名遠播,那自然是夫人的功勞。”
高夫人笑道:“估計我的名聲不如你範大將軍響亮呢!不信,等這個袁時中來了你問問,他隻定以為你才是闖營的主事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