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不是他的錯覺,而是經過他長時間的觀察,思考得出來的。
求賢令,這個不稀奇,他自己早有謀劃。
但科舉製度出現,令他感到匪夷所思。
之後又是馬鞍,馬鐙,甚至是今日的曲轅犁。
這,真是當今世上之人能想出來的?
若是當世可造出來,為何之前沒有人想到。
偏偏為之改進的人,都是董曜。這就實在是匪夷所思了。
何況天下那麼多人,唯獨董曜是聰明人?
能解釋的,便是董曜意識超乎常人。
“孟德,這東西真不錯,又是董曜白給的?”
夏侯惇湊了上來,掃了一眼信上的內容。
經發現,並不是白給的。
與曹操之前提出的條件,拿出萬餘匹上等戰馬相比,這更加簡單。
拿人換,不要千人,萬人,隻要一人。
馬鈞。
同樣的,不想換也行,將人扣在洛陽三年。
“馬鈞啊,文不成,武不就,他想要就給了吧。”
夏侯惇滿不在乎的說道。
若是許褚,典韋,郭嘉,荀彧這些人,那是絕對不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