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們!”
曹操指向眾人,手指微微顫抖。
這些人對天子,大漢沒有一絲敬畏之心。
一個個高坐於帳內,談論的不是如何擊敵,而是瓜分洛陽。
笑話,真是天大的笑話。
與這些人謀事,真是他此生的恥辱。
相信這些人匡扶漢室,就是癡人說夢。
“哎。”
曹操深歎一口氣兒,甩袖離開大帳。
他也看出來了,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匡扶漢室的想法。
所求的不過是個名聲,待日後回到自己地盤。
也能說一句當年十八路討董,我便是其中之一。
雖沒有徹底擊潰董卓,但我也曾為匡扶漢室出過一份力。
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孟德,何故如此?”
夏侯惇見曹操獨自回來,臉色極差。
“董卓擄掠天子西遷,我等再無機會迎回天子。”
曹操端起酒一飲而下。
見狀,曹操帳下幾名謀士上前,說道:
“董卓弄權,大漢威信儘喪。”
“漢室將危,非我等之過,也非我等之力便能匡扶。”
“現今十八路聯軍,各懷心思,視漢室於無物,公,又何苦做那忠臣來哉?”
曹操掃視眾人,他又豈能不知這個道理。
早年黃巾起義之初,大漢輝煌不再,割據局麵已經形成。
亂世來臨,對於各地諸侯,卻是盛世。
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實現心中野心。
此等情況已經無法遏製。
如果他不想被吞並,那就隻能成為眾諸侯那樣的人。
等他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也能迎回天子,重振大漢雄風。
想到這,曹操恢複鬥誌。
可惜人是會隨著時間,形勢而轉變。
當一步步獲得權利,達到政治政權中心時,也會像董卓一樣,開始自己的把持朝政之路。
···
虎牢關。
董卓已經離去多日,洛陽內的留守之人,不斷往虎牢關送來加急書信。
洛陽一些留守官員認為董卓走了,往日收斂的氣焰逐漸囂張起來。
甚至有人開始招募私兵,其目的昭然若揭。
若是董曜再不回洛陽一遭,恐怕無法鎮住那些人。
董曜翻看書信,心中殺心大起。
看來是好日子過久了,這些人又飄起來了。
真以為隻有董卓殘暴不仁?
那他們就大錯特錯,殺起人來,他董曜比之更甚。
“公子,應當早日歸洛,待時間久了,恐生變故。”
徐榮接過書信,看完後提議道。
董曜又何嘗不明白其中道理,此時能用的人不多。
他在思考,歸洛後必然還得回來,到時誰能鎮守洛陽?
徐榮?
不行,這是一員統率之將,必須留在虎牢關。
胡軫?
這人雖對他忠心,但能力不太夠。
呂布更不用想,衝鋒陷陣還用得上他。
“我先回洛陽再說。”
思忖片刻,董曜覺得不能繼續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