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集市東頭,白峰下了車。
“大家有事兒辦事兒,沒事該溜達溜達,中午十點半,在供銷社飯館集合,聽清楚沒有?”
“聽清楚了。”
“那現在就自由活動了。”
“哥!你去哪裡?”
“我待會去供銷社買樣東西,然後去炮仗他們攤子看看。”
“那我們自己去溜達了。”
白峰和蔣萬林等人分開,就沿著街道前進。
今天他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事情,因此能靜下心來從容的逛逛集市。
八十年代初期的農村集市,因為開啟時間短的緣故,規劃不完善,因此顯得有些淩亂。
商品售賣的範圍,也僅限於家庭土特產,柳編製品,農具等。
像服裝鞋帽,鍋碗瓢盆等在集市上還沒有售賣,就更彆提從遠方販來的水果,以及幾十年後集市上到處可見的小食品。
正因為經營的項目少,集市占用的麵積不大,基本都集中在霧島公社所在地半拉山村的街道兩邊。
但集市西頭大道下邊也有一塊地盤,也有不少人在聚集圍觀。
那裡是牲口市,買豬崽子,買賣牲口的都在這裡。
有一股牲口糞便的味道。
擺攤賣貨的人也是從容不迫,沒有生意做的時候,就和左右擺攤的人擺龍門陣,各種鄉間的風流趣聞就在這裡進行交流彙集,然後擴散。
比如誰家公公扒灰了,誰家媳婦養漢了等等,這種事情能吸引人的高度興趣,引起說得人唾沫橫飛,聽得人津津有味。
買東西或者是閒逛的人則更是悠閒,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過去打聽一下價格。
而且集市上還有打把式賣藝的,就在牲口集市一角。
白峰還湊過去看了一會兒熱鬨。
一個老頭牽個猴子翻跟鬥,鑽圓圈,然後捧著個銅鑼轉圈要錢。
扔錢的基本都是幾分錢,有一分二分五分的,角票都是鳳毛麟角。
白峰往猴子的銅鑼裡扔了一張五角的票子,惹的老頭對他不停地表示感謝。
伍角錢已經是他收到的最大麵值的賞賜。
走了不遠就看見張洪廣這貨蹲在道邊,正在用秤秤風流板魚。
“看好了,五斤高高的。”
嘩啦一下倒進買主的編織兜裡。
買主付了一塊錢給他。
這個買主剛走,下一個買主就到了,不過這個買主買的不是風流板魚,而是在詢問蝦爬子。
張洪廣這貨也挺有意思的,竟然把蝦爬子都弄到集市上來了。
這玩意兒在海邊壓根就沒有人吃,都是喂雞鴨和慪糞。
喂雞鴨的也不多,因為喂雞鴨還得砸碎了,否則雞鴨根本吃不動。
人們嫌費事兒,基本打上來如果不扔就全慪糞了。
“蝦爬子呀?蝦爬子都不認識?”
“這玩意兒多少錢?”
“九斤!”
蝦爬子一塊錢九斤,一毛多一斤。
“這玩意兒怎麼吃?”
“把水燒開,把蝦爬子扔鍋裡...和燙海蠣子一樣,非常簡單,你吃吧,吃一回想一輩子。”
問的人半信半疑。
吃蝦爬子這事兒在六仗溝還是從白峰開始的,但白峰隻是吃,卻從沒想過把這玩意兒當商品售賣,原因是太便宜了,沒多少利潤。
張洪廣這貨有毛不算禿,他倒是開始倒騰這玩意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