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1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4950 字 2024-04-26

這一天,寒雲等來了首批國子監的學生,分配到鄭州八個縣的四十名學生,平均每縣五人。

看著手中的名單,三個人的名字特彆顯眼,長孫衝十四歲,房遺愛十五歲,杜荷十六歲。剩下也是國公高官子弟一大堆,他不認識了。

臥槽,這是大唐二代文三寶啊!李承乾會搞事。

可能知道寒雲在鄭州,乾脆把分量最重的三少年一並分配到鄭州。

寒雲嘀嘀咕咕自言自語“要救李麗質就要破壞長孫衝的婚事。要讓李承乾安心就要斷絕杜荷和李承乾的關係。要想房玄齡保全晚節,得改變房遺愛的性格。”

四十人在驛館排好隊,寒雲在上麵訓話,他有個國子監司業的官職。

如果說國子監是大唐最高學府的話,國子監司業就相當於副校長。所以國子監的學生會稱呼寒雲司業。

“本官雖然任職國子監司業,還有一個國子監官職叫政學博士。” 寒雲開場白直接點出政學。這個政學博士就相當於大唐官校的分校長。

國子監開設政學眾人皆知,知道是一個五品以下官員學習當政的學科。

五品官對於這些國子監的學生來說多有吸引力呢?

首先要說說大唐的科舉選官。通過了科舉,也就是常說的獲得進士身份,會被分配去候補官員,運氣好的起步九品、八品。也就相當於各縣的縣尉、主簿這些官職,

運氣不好的候補一年、兩年是常態。

但是,進士後能入政學學習的,畢業後直接起步七品縣令或者縣丞。優秀的會選入六部任職。而帶職來學習的縣令和縣丞,畢業後直接提升一品。

整整比彆人少奮鬥五年乃至十年。所以現在國子監由高級補習班一下變成了大唐官校,而這個分校長就是寒雲。

這些二世祖再傻也知道此刻寒雲的話語權有多重,再看不起寒雲的出身,也得乖乖縮著。

“政學第一步便是到基層中去,去親身感受大唐百姓之生存,去聽取他們的需求,去了解他們的困難,這是做好父母官的前提條件。”

“政學的第二步是一切用數字說話。做好父母官你必須要知道,治下有多少百姓,有多少土地,一年產多少糧食,百姓一年有多少口糧,義倉有多少存糧,能抵禦多久的災害。”

“所以我給你們都準備了一個冊子,要求你們在救災完成後,填滿裡麵的數字,再寫上你們的心得。”

“本次成績優異者,一旦通過科舉,將獲得免試進入政學學習的名額。本官希望你們好好珍惜。”

寒雲的話對國公家的庶子們無疑是打開了上進的道路,當然像長孫衝這種嫡長子,注定要繼承爵位的人來說,並無太大的吸引力。

寒雲自然知道,經過李世民的爵位改革後,爵位隻是一個名譽上的地位,已毫無實權。

稱呼爵位那是為了尊敬你,求你辦事看的是官位。

就像現在的韋堅一樣,四歲有一個最小的縣男爵位,可有人看得起他嗎?沒有,因為韋堅沒有官位。

但是要想害他就要三思了,那可是十不赦大罪。

“今日,就在驛館休息一日,明日到各自縣衙報到,按照分配的村子負責,做好每一戶的調查。有什麼問題現在可以提。”

“司業,我們就這樣步行去嗎?”有學生問道。

“我不反對自帶馬車。但是不要指望用驛站的馬車或者本官給你們準備。”

“可以帶隨從嗎?”有學生問道。

“可以,你帶部曲、家仆都行,丫鬟不行。口糧自備。”

這些事寒雲之前就測算過,一個縣五名學生,基本上一名學生要負責二十個村子,全靠步行明顯不行。

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寒雲鼓勵學生自帶部曲或者家仆一同。

就算這樣,這些學生也終於知道,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將麵臨怎樣的艱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