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他,卻在東宮獨高之地涼亭內,王德遠遠候在涼亭之下。
李世民自起兵之日起,直到險中求勝成為了九五之尊,在他曆經的大大小小戰鬥、和李建成、李元吉的鬥智鬥勇中,從來沒有後悔過一個決定。
自登基起,李世民何嘗不知北方強敵林立,何嘗不想一雪李唐臣服突厥之辱。
奈何國窮、糧缺、人少,世家門閥把控。
而今,聽聞唐儉稟報,寒雲和李青雲都在突厥之地失蹤,他頓覺本已看見大唐未來之路,卻猛然兩眼一黑的感覺。
“朕難道做錯了,不該讓那小子去突厥。”
李世民背負雙手,迎風而立,嘴裡喃喃自語。
想起那小子,上任不過半月首先解決了三成缺糧百姓之生存,而後一係列組合政令讓李世民看的眼花繚亂。
細細品來,前有始皇黜諸侯而建中央集權,今有寒雲合民商而成國營經濟。
這一段時間,李世民從雲陽傳回的密函中讀出,月餘,寒雲已將一個破衰之縣治理成,百姓歸心,官商融洽,上官稱讚、同僚羨慕之縣。
“看來,朕說一年後看分曉,倒是低估了他。人已無蹤,還給朕送了這麼一份大禮。”
李世民話中的大禮,便是抓獲的五名死士,基本已經實錘就是長樂郡王李幼良豢養的死士。
一個涼州都督,手握邊軍大權,竟然豢養死士,還和突厥人暗通款曲,這是要乾嘛。
準備再來一次兵臨長安城下嗎?
“看來,涼州的事應該了結了。”
李世民想起李靖的抗突厥騷擾之策,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切斷李幼良和東突厥的聯係,封住他出逃的路線。
“太子也該回來了,李君羨可以收網了。”
李世民正欲傳令讓兩人返回長安,轉念一想,李君羨的密函中提到太子正在參與雲陽新模式體係,讓他全麵了解清楚再回更好。
隻是閉眼一想,李世民暫時壓下了立即動手的念頭,他還能再等等。
看看會不會有寒雲的消息傳來。
身後傳來長孫皇後的聲音“二郎,涼亭風大,臣妾給你帶了披風,讓臣妾陪你一陣。”
李世民知道皇後前來還有一事,便是西突厥提到的和親一事。
這事也把他愁壞了。
想想李世民時年才二十八歲,李承乾也才八歲,膝下公主能有多大。
但是在此時能和西突厥結盟的話,無疑對大唐來說意義重大,等於在頡利的後背埋下一根他不得不拔的刺。
“觀音婢,此來是想問和親公主人選吧。”
李世民回頭看著這個十三歲就嫁給自己的女子,眼中都是愛戀之情。
“突厥之地乃北疆苦寒之地,這些公主都還小,二郎可忍心。想那前隋嫁去那麼多公主,又有何意義?”
提起前隋,李世民就想起嫁出去的公主悲慘命運。
第一個公主去,幾年光陰鬱鬱寡歡而亡,楊堅又嫁出一個,成了曆史第一個連續嫁兩個公主給同一個突厥可汗的漢人皇帝。
第二次送去的公主便是義成公主,前後成了突厥四任可汗之妻。
“不要說朕了,怕是皇室宗親裡麵也沒有人願意嫁女去突厥吧。”
李世民苦笑一下,作為一名父親,他怎不知,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是皇帝,也能分清當前形勢下孰輕孰重。
“當真要嫁去一個公主。”長孫皇後心一緊,嫁誰她都心疼。
“此事緩後再議。”
李世民覺得此時寒雲的消息比嫁公主的事更為重要,他隱約覺得寒雲能幫他解決這個難題。
“哎!”長孫皇後歎了一口氣,若是二郎將此事交由她決定,她也難。
她的心中有一個人選,隻是未到逼不得已不願說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