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嗯了一聲,似乎對於寒雲關注他的計算非常滿意“第一步,先把十二,分為四和三相乘。”
寒雲點了點頭,知道這就是古人的小九九乘法表,從大到小排序。
見得到寒雲的肯定,少年受到了鼓勵,繼續擺放算籌。
另取一處空地,先橫擺四根算籌代表十位數的四;又在右邊橫擺一根,挨著豎擺三根,代表個位數的八。
少年念道“四十八。”
“我考考你,為何此處的四和先前的四不一樣。”寒雲說是考考少年,其實是他也不懂都是代表四為何擺放不同。
至於那個代表八的數,他大致猜出,橫著一根代表五,挨著的三根代表三,是為八。羅馬數字和這個原理相同。
少年回答“老師教,十數和千數用橫式。”
說完在四十八下麵的地上畫了一條線,線下十數擺上一個四,隨後在四十八的頭上畫上一條線,在十數上擺上一個一,又在個數上擺上一個二。
寒雲大致看懂了,這就是算籌的除法豎式計算,中間的四十八是被除數,下方的四是除數,上方的十二是商。而後如法炮製,少年又計算出十二相除三得四。
少年計算完畢,興奮跳起來,對身後的漢子喊道“拿筆紙來。”稍後在紙上記下,日行四十八裡,則時辰行四裡。
接著再把日行七十二裡計算出來,記錄下日行七十二裡,則時辰行六裡。
“先生看我算對否?”
“完全正確。你很聰明,非常厲害。”寒雲這句話絕對不是善意的謊言,而是真心稱讚。在他看來如此複雜的算籌計算,少年計算正確,值得表揚。
“先生稱讚我了。”少年眼中掩飾不住興奮的表情,讓寒雲有點納悶。小孩子喜歡被鼓勵和稱讚,可反應是不是有點過度了,難道小屁孩的家長和老師都不表揚他的嗎?
寒雲頓時在腦海中浮現出古人教書先生拿著戒尺古板的樣子,似乎他們不喜歡表揚學生。
“先生,下一步何解?”少年顯然沉迷在解題的快樂中,見寒雲發呆趕緊提醒一句。
“兩人不同時間出發卻最後相遇,兩人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寒雲提醒一句。
少年迷糊了,兩人什麼相同,相貌不知道,時辰不相同,馬匹不知道,對了,應該是行進的路程相同。
“先生我知道了,兩人雖出發的時辰不同,先走者慢,後追者快,相遇之時,兩人行進的路程相同。”
這下輪到寒雲吃驚了,沒想到此題最難的部分,少年用時最少,那些簡單的計算反而耗時耗力。
寒雲報以熱烈的掌聲以示鼓勵,還拉動熊二和陳文信一起鼓掌,最後少年身邊的護衛也情不自禁鼓掌。
“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少年。”
經過寒雲一步一步的提示,最終少年計算出,需三個時辰。
少年若不是看著排放一地的算籌都不敢相信算出了結果。他知道,這道題是弦姐姐出給學院學生的,而這些學生已經計算了兩天,他今日隨老師拜訪書院才從學生手中拿到此題,他就是第一個解出答案的人。
寒雲見這個興奮的小家夥,自己童心大發,蹲下身說道“我這裡還有更簡潔的計算方法,你學會後,以後就再也不用帶著這些算籌了。”
少年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就連教授他算學的老師都要用算籌算數,麵前這個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人還能有更厲害的方法?
“我要學,先生教我。”
“他人學會至少月餘,如你這般天資聰慧之人,半個時辰足矣。”
其實還不到半個時辰,少年便掌握了阿拉伯數字的書寫和運用,學會了加減乘除的豎式計算法。
測試一番,果然重新計算一遍,計算速度快的不是一丁半點。少年對護衛說道“你把算籌收了還給那些學子吧,我再也用不到了。”
回頭對寒雲恭恭敬敬鞠了一躬,說道“承乾謝過先生授業之恩。”
寒雲一聽大腦瞬間當機,身後的陳文信也傻了,隻有熊二憨憨發呆。
李承乾施禮完畢,又恢複了孩子的童真,拿著記錄計算步驟的白紙,風一般跑進書院,一路大喊“弦姐姐,我算出來了。”
留下寒雲在書院大門發愣,冷汗直冒,直呼臥槽,李世民的嫡長子,大唐帝國的皇太子,就特麼被我拉著玩木棍,稱為先生,受了一禮。要是朝堂那些大臣知道,還不彈劾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