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洪範》所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以考終命列於第五者,誠以其難得故也。今富有四海,天下安樂,朕之福亦雲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禦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四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曰‘勞苦’二字耶?
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如舜雖稱無為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曆,不遑寧處,豈可謂之崇尚無為、清靜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嘗言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儘瘁,誠謂此也。
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北境攘南疆,掃賊寇除草莽,皆出一心運籌。
十一年以來,竭慮殫心,朝乾夕惕,勵精政治,不憚辛勤,訓誡臣工,不辭諄複,雖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漸已肅清,人心漸臻良善,臣民遍德,遐邇恬熙,大有頻書,嘉祥疊見,朕秉此至誠之心,孜孜罔釋,雖至勞至苦,不敢以一息自怠,方冀圖安保泰,久道化成,今朕躬不豫,奄棄臣民,在朕身生本無生,去來一如,朕今雖以病終,朕亦愉悅至。
太祖皇帝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皇太子謹,幼而聰敏,岐嶷穎慧,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然太子年幼,特命太子少師傅慶鬆、侍中喬執、榮國公齊恭、集賢殿大學士鄧鶴川為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讬,自今以後,實願內外親賢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聖祖皇帝利益社稷蒼生之誠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時,共相輔弼。俾皇太子成一代之令主,則朕付托得人,追隨列祖皇考在天之靈,亦可不愧不怍矣。”
顯宗皇帝對傅家是寄予了厚望的,可是傅家的所作所為可曾有半分對得起顯宗對它的信任?它踐踏著顯宗對它的信任去獲取利益,將顯宗穩定朝堂局勢的對策粉碎,置社稷安危,黎民百姓於不顧,英宗執政後期朝政混亂也有傅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遺詔……是誰給你的?”
良久,周謹終於合上了遺詔,抬頭時眼底平靜的像深夜的湖麵,寂靜無波,深不見底,幽凜無邊,並沒有半分生氣的跡象,說話的語氣也十分平靜,隻是許姝卻敏銳的覺察到了周謹語氣的凝滯,便知道周謹表麵上雖然看著風平浪靜,但是心裡早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許姝的手搭上周謹的手被,果然感受到了他急促的脈搏,還有漲起的青筋,“剛剛太皇太後帶著這份遺詔來找我,順便還告訴我了一些當年的往事!”
“往事……”周謹低喃一聲,“果然是沒那麼簡單的嗎?當年惠賢太後告訴我,是鄧家想要扶持皇叔登基,所以就私瞞了遺詔,這是真的嗎?”
“算是吧!但是……這件事並不隻有鄧家參與其中!”
“傅家也有份兒?”周謹說的波瀾不驚,許姝沉重的臉色已經讓他做好了所有的心理準備。
“嗯!而且……這份遺詔當年是顯宗親自交到惠賢太後的手裡的……”
然而顯宗親自交到惠賢太後手裡的遺詔卻並沒有被公之於眾,而是到了鄧家的手裡,這裡頭的陰謀勾當不言而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