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有一部分不進軍隊,也是被李牧委托進軍隊中曆練,回來進入軍校擔任教官,大乾軍校算是大乾軍隊內部最神聖的學校了。
隻要進入了大乾軍校學習,幾乎就算是成為了天子的門生,未來必然可以在軍史上留下一筆。
這也讓大乾軍隊內部的基層軍官和士兵們對大乾軍校十分向往。
他們都渴望成為天子門生,哪怕是到了民間,大乾軍校的名聲也廣傳京師數百裡外。
整個大乾主流社會,也都知道大乾軍校是類似於京師大學的存在。
一文一武,相當於曾經科舉與武舉的地位。
除此以外,大乾還有另外一座名聲不顯的軍校。
這便是李牧早些時候設立的大乾海事大學。
大乾海事大學不同於大乾軍校完全服務於大乾的軍隊。
大乾海事大學也會向社會提供航海的人才,隻要你願意麵朝大海,揚帆遠航都可以進入大乾海事大學進修學習,若是想成為一名海兵甚至海將則需要進入專門的海軍係統學習,兩者相對獨立,並不交彙。
所以,大乾海事大學是一所既麵向軍隊又麵向社會的學府。
另外,大乾海事大學所在地方也不在京師,而是在津門。
相比於大乾軍校對於大乾百姓的吸引力,大乾海事大學相對弱了許多。
如今的大乾百姓,許多仍然以考取功名和當官為先。
京師大學和大乾軍校,與科舉和武舉一樣,很容易被百姓們接受。
而大乾海事大學....民間常有言,父母在,不遠遊,更何況是去凶險的大海之外,此乃不孝。再者百善孝為先,若是出海無歸成了不孝之人又談何忠君愛國,此乃不忠。
沒人願意成為不忠不孝之人。
況且大海凶險自古皆知,萬一人沒了,連個落葉歸根的土地都沒有,豈不淒慘?
故而據李牧所知,去大乾海事大學學習者,隻有沿海的少數人,和願意加入大乾艦隊的準新兵,其他人數遠遠沒有大乾軍校多,更彆提京師大學了。
哪怕是李牧開出了格外優渥的待遇,也鮮有人去。
航海對於這個時代的大乾人....顯然沒有什麼吸引力,人們更願意固守天朝聖地,視大乾海外為險惡無邊貧瘠之地,去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倒不如多想想如何在家鄉置田買地,或者考取功名,再不濟去當個兵,尋個差事也好過出海謀求所謂的生路。
所以出海.....狗都不去。
李牧對此也頗為無奈,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李牧就算神仙附體也暫時改變不了此番現狀。
而且當下大乾人對於航海的態度已經算好的了,若是以往倭寇泛濫之時,更彆提百姓出海,連漁民都鮮有出海者,更多是謀求其他生計了。
也就如今倭寇被滅,海禁徹開,才有不少大乾的漁民和商賈出海,尋求生計與生意。
不然....大乾海域將更加慘淡,隻有兩廣和福建等地才有洋人的商船和大乾的一些主流貿易商船才會往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