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提前交卷(1 / 2)

神農道君 神威校尉 4455 字 1個月前

通過五行、天乾、地支、四時,建立一個可以闡述天地奧妙,萬物輪回生滅的大一統理論,一直是農家學派的終極目標。

這個命題太過宏大也太過高深。不可能真正答出來,哪怕正一品的大司農,也不可能做到。

但也正因如此,反而誰都能從最後一題拿到分數。

吏員隻需按照現行的理論進行作答,把死記硬背的東西寫上去,二十分怎麼也能拿個兩三分。

如果能稍微把五行、天乾、地支、四時稍微關聯一下,那就能拿一半的分。

要想更高,那就得答出點新意。

但又不能過於出格,還得以現有的理論為基礎,否則就是‘胡編亂造’,就算是那些經驗老道的司農官,也未必能做到。

那既然很難答出新意,為什麼又非要出這題呢?

因為五行四時說非常重要,所有司農在修節氣令的時候,都會參考五行四時說來進行施法。

四時不顯,則定四時,怎麼定?必須搭配五行來定。

四時混亂,則改四時,怎麼改?還是要利用到五行之力。

所以說這道題基本永不過時。

“吏員可以自由作答,寫些自己的看法和猜測,不過答題也要根據考官的偏好來。”

“如果考官是天時派,那必然以‘天時大五行’一書的理論來切題,如果考官是‘地利派’,那就用‘土王季夏說’最為合適。”

“如果是本我派?那就是‘陰陽五行本我經’。不過本我派勢弱,這派的思想並不流行,和主流學說不挨邊,用它來切題屬於強答。”趙興暗道。

本我派認為,生靈體內自有一套天時運轉,說白了就是‘生物鐘’,以五臟配五行,以身體其他器官來配天支地乾。

這套說法被稱為‘小五行四時說’,又稱‘內五行四時說’,從名稱上看就知道不被主流所接受,比較冷門小眾。

但等到複蘇版本,本我派崛起,這套理論才大行其道,並且碾壓其餘學派。

因為‘體內可開辟純元土壤’、‘丹田可育原生種’,甚至內觀天地,自成世界。

但現在你要寫出來,連本我派的人都會認為你是個瘋子,因為目前最多也就能做到‘開辟純元土壤’,體內自成世界?你瘋了吧!

所以趙興直接排除。

“最早的五行篇,以甲配木、丙配火、戊配土、庚配金、壬配水。但關聯性太弱,根本沒考慮四季的協調性。”

“後來把四季分為‘孟’、‘仲’、‘季’三個月。”

“春季的孟春、仲春、季春三個月,位於東方,五行屬木,配甲乙。”

“夏季的孟夏、仲夏兩個月,位於南方,五行屬火,配丙丁。”

“夏季的第三個月“季夏”,位於中央,五行屬土,配戊己。”

“秋季的孟秋、仲秋、季秋三個月,位於西方,五行屬金,配庚辛。”

“冬季的孟冬、仲冬、季冬三個月,位於北方,五行屬水,配壬癸。”

這就是主流的‘土王季夏說’。

趙興沒打算答個出彩,因為他麵前基本不會丟分,已經足夠從這次考核中脫穎而出了,於是就把主流理論照搬不動謄寫上去。

這樣一來,怎麼都可以拿個三成的分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