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抵達新京(2 / 2)

嘉和紀事 四時清 5264 字 2024-04-26

與古樸厚重、滄桑感十足的舊都不同,大齊新京滿眼都是繁花似錦,處處都是盛世華章。

這座宏偉的都城在大齊太祖年間開始興建,曆時二十五年。太宗皇帝登基後不久便不顧舊都世家勳貴甚至皇親國戚的強烈反對遷都於此。

至高無上的皇權遷移至此,讓這座新生的都城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在整個太宗一朝,它的成長從未停止過。

新京的老人家時至今日仍會眯著眼睛回想起那段瘋狂的日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大道向四麵八方不斷延伸,一棟棟參天的高樓拔地而起直衝雲霄。

前一天還是空空如也的地方,第二天便被繁華的街市占據;前一天剛剛新起的高樓,第二天便會被綾羅錦繡裝點用以大宴賓客。

來自大齊各州甚至域外的商人們帶著無數的奇珍異寶彙聚於此,為這座新京注入無窮的力量和底蘊。他們和新京的百姓們共同鑄就了這座都城如今的輝煌。

新京城如其名,因為沒有經曆過戰火的洗禮,從外而內都泛著新意,蕩漾著勃勃生機。

寬敞平整的官道直通城內,朱紅亮漆塗就的厚重城門在陽光下愈發熠熠生輝。

胥琰等人見識了舊都盛景之後,再看到新京的繁華,還是忍不住為之驚歎。

大齊,這就是大齊啊!

與舊都相比,新京城門處的守衛更為森嚴,守城將士對過往行人的盤查也更為細致和嚴格。

雖然同為禁軍,鄭榮帶領胥琰他們入城時還是受到了守城禁軍將士的嚴格審查,哪怕他掏出了鄭子清事先準備好的手信也很是費了一番功夫才被獲準入內。

入城之後,盧明遠想起在舊都時胥琰與阿莫主仆二人的那番對話,對胥琰問道:“阿琰,看我大齊新京,感覺如何?與舊都相比,你更傾心哪個?”

胥琰看著可容納八輛馬車同時齊頭並進的寬闊街道回道:“明遠之前不是說過,大齊的舊都與新京各有千秋。我很有幸,能夠在短短幾日內對這兩個名揚天下的都城一飽眼福。說實話,我既喜大齊舊都的深厚底蘊,又好大齊新京的盛景繁華。真是難以取舍呢!”

“哈哈哈,沒錯!”盧明遠笑道,“我亦如此。可不曾有什麼規矩說一定要在這兩座城中必須選一個,兩個都欣賞也未嘗不可!”

胥琰頷首表示讚同。他的近侍阿莫也連連點頭,他這幾天也算是開了眼了呢。不來大齊還真不曉得這大齊的富庶繁華。

“殿下,盧小將軍。”

鄭榮聲音不期然而至,接著便看到他麵帶喜色趕了過來,“在下已經接到鴻臚寺官員派人傳來的消息,直接將胥琰殿下送去鴻臚寺即可。”

天知道他這一路上到底經受了多少考驗,如今可算是到最後一步了。馬上就能回去跟自家統領交差,鄭榮心中的喜悅根本抑製不住。

盧明遠聽完他的話後不悅道:“應該是鄭統領在我們走後另外尋人加急將殿下入京的消息送到了朝廷,乾元殿的大人們這才會安排鴻臚寺的官員接待。不過,這些人是不是也太無禮了些,既然知道殿下來了為何不親自過來相迎?”

鄭榮連忙解釋:“來傳消息的人說了,本來應該是鴻臚寺卿李大人親自來接待胥琰殿下的。隻是韓相府突然傳出消息,說是韓相爺本已痊愈的傷寒之症突然反複。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這會兒都忙著去相府探望,所以……”

他這個解釋還不如不說,盧明遠本就對韓相爺憤恨不滿,現在聽說竟因為他一人導致整個朝廷正常的政務都不處置了就更加憤怒,“不過是一個小小風寒,竟然引得朝堂上下大小官員爭相探望。我看韓相爺怕是比陛下還要金貴。

胥琰殿下入京談兩國合作之事對兩國的和平何等重要,就連歐朧兒這樣的小霸王都知道個中輕重,混跡於朝堂數十年的鴻臚寺卿會不知道?卻還是去看望什麼韓相爺,我看他們這是將個人前程看得比大齊國運還要重,這樣的官員留之何用?”

他這番話簡直冒天下之大不韙,嚇得鄭榮趕緊勸他:“盧小將軍慎言,這裡畢竟是新京,隔牆有耳。韓相爺在朝中地位根深蒂固,數十年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不敢輕易得罪。要不然不用他老人家出手,那些為了趨炎附勢不擇手段之人就會一擁而上拿你開刀,當投名狀去敲開韓相府的大門。”

他繼而又對胥琰說道:“請殿下見諒,大齊朝局與北漠多有不同,有招待不周之處還請寬恕則個。”

他一邊道歉一邊不由得在心裡怪罪盧明遠,怎麼好在胥琰這種敵國之人麵前自揭其短。讓人看笑話不說,還顯得大齊官員不儘職、有失國體,實屬不該。

盧明遠若是知曉他這番心裡話,必定遠嗤之以鼻。要知道,從他一路下來跟胥琰的接觸來看,這些事背後的彎彎繞繞在人家那顆七竅玲瓏心下宛如透明,再如何遮掩都不過是掩耳盜鈴、自取其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