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大梁上下,各種陰謀言論甚囂塵上。
攝政王一脈的朝臣對此雖然將信將疑,但欣喜更甚。他們本來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與保皇派好好乾上一場了,沒想到保皇派最難啃的骨頭自己先投降了。
雖然平寧公主要求在大梁境內搞個自立的小國非常不像話,但與整個大梁相比卻是雲泥之彆。
最終,大梁的這一場政治危機就這樣以一種非常潦草的形式終結。
小皇帝讓位,攝政王登基。新帝為表敬意將平寧公主冊封為護國長公主,將江南一帶最富裕的揚州封為她的食邑,還特許她保留了五千親衛。
被迫讓位的小皇帝也被封為靖王,雖終生不得離開京城,卻也得以善終。
而平寧公主在新帝登基後便離開京城,前往西北,到了她跟朝廷討要的那一塊領地。
那是她在之前征戰四方時發現的地方。方圓數百裡,群山環繞。其中最巍峨雄奇的一座山被當地人喚作碧雲山,相傳古時曾有一位碧雲仙子在此山修行,最終得道升仙,此山因以得名。
平寧公主便索性把她討要來的那塊領地命名為碧雲山。
碧雲山創立之初本是為了安置在戰爭中受傷的女將士和流離失所的婦孺,給她們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而當受天下萬民敬仰的平寧公主成了碧雲山第一任山,這裡自然而然地便成了天下女子心中的聖地,極儘繁榮。
不過,平寧公主薨逝後大梁朝廷一度想收回這塊法外之地,卻遭到了碧雲山繼任山主平寧公主義女丹陽郡主的強烈反對。
平寧公主的影響力太過恐怖,而丹陽郡主也是在軍中起家,又修習了平寧公主在碧雲山清修時集畢生之力創立的碧落劍訣,實力強橫無比。
大梁朝廷不願與之硬碰硬,就退了一步轉而送宗室女前去碧雲山進行修習。希望在潛移默化中掌控碧雲山。
隻是還未等到這個目標實現,大梁近兩百年的積弊便逐漸暴露,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國力日益衰微。最終皇權旁落,諸侯並起,中原王朝再度陷入分崩離析。
碧雲山則秉持平寧公主的承諾絕不插手王朝內部的權力鬥爭。隻是在北方和西方外敵趁中原王朝內亂而趁火打劫的時候出山抵禦外敵。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新生的王朝減輕了壓力,讓他們不至於在逐鹿中原的時候還要麵臨外敵的挑戰。
因此,在混戰中勝出的新王朝並未對碧雲山這個與前朝宗室密切相關的勢力大動乾戈。除了收回了碧雲山的部分領地外,對碧雲山在王朝內的其餘待遇仍與前朝保持一致。
碧雲山就這樣存活下來,並逐漸轉變為一個特殊的江湖勢力,靠著堅守平寧公主的諾言走到了今天。
時至今日,碧雲山雖然幾經興衰,勢力已經遠遠比不上當年平寧公主在世時振臂一呼便有萬民相迎之威,但在大齊西北地域仍根深蒂固,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