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清笑道:"我們鄉裡有農諺: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我家中有幾十畝良田,家父雖是秀才但也長於農事,兄長更是務農好手。
因農事最講節氣、天氣、不論耕、收、耙、犁都要看天氣安排農活。所以每日早起我父兄都要觀看天氣,我耳濡目染,也養成了早起看天氣的習慣。
今日一早看東方有早霞,便知今日必會下一場雨。因此,我今天就帶著雨傘過來了。”
霓煙道:“行行皆學問,我們也是孤陋寡聞了。不想農田耕作亦有這許多趣事。”
林亦清道:“細微小技不足掛齒,不過是些趣談。小姐可要看這本拓片冊子?”
霓煙道:“林舉人都說天要下雨了,想來空中多水氣,這冊子是拓下來的,拿出來觀看怕是會受潮反而不美。”
林亦清心中暗喜忙道:“羅小姐所言極是,請小姐將這冊子拿回家慢慢鑒賞。這湖邊景色秀麗,讓人沉醉。今日林某初次到翠仙湖,不知羅小姐能否儘地主之誼帶我瀏覽此處風光?”
霓煙道:“我本應儘地主之誼為林舉人做向導,隻是說來慚愧,我也是第一次來對此處並不熟悉。”
林亦清道,"既然羅小姐也未來過翠仙湖,那你我就是同為`武陵漁人’共探這桃花源如何?”
霓煙笑道:“甚善,隻是在下記性不好,就算遊覽過這"桃花源’仍就記不住歸路,將來帶官府來尋找的重任就交給林舉人了。”
林亦清笑著抱拳道:"羅小姐口諭林某萬不敢辭,雖我亦是路癡,但必勉力為止,定不辱使命。”
霓煙聽罷用手帕掩口而笑。
雪兒看著他二人莫名其妙道":小姐,我們好好遊湖怎麼還驚動官府了?"
霓煙一個沒忍住就又笑了起來。林亦清笑道:"雪兒姑娘應是沒有讀過《桃花源記》,不知道也不奇怪。”
霓煙正要開口,雪兒搶著說:“誰說我沒讀過,我知道這書是一個姓陶的人寫的;寫的是一個大園子裡麵有許多桃花,裡麵有很多秦人,一個漁夫迷路闖了進來,這些秦人熱情款待這個漁夫,還有....”
“還有你的點評:這個姓陶的寫這個有桃花的大園子有什麼趣,還不如寫寫桃花餅和桃花糕怎麼做惠及後人,還能流香百世。"霓煙道。
雪兒不服氣的說:"我又沒有說錯,你們不是說那個大園子讓官府搜了嗎?他要寫了桃花餅和桃花糕官府才不會去搜呢!”
霓煙笑著說:“是,是,雪兒姑娘說的很是有道理隻是這“流香百世"我卻不明自!"
雪兒道“桃花餅、桃花糕香甜好吃,百姓一代一代都做著吃,一直有香氣留傳,不就流香百世了嗎?”
林亦清含笑:“雪兒姑娘話語雖淺顯但意卻深,真乃大儒也,清受林某一拜。”
雪兒道:“大儒是什麼?”
霓煙道,"就是有學問的人,有大學問的人!”
雪兒嘻嘻笑道:"林舉人說話就是好聽。”
主仆三人邊說笑邊觀景。羅林二人時不時吟詩做對,引經據典。雪兒間或插上幾句牛頭不對馬嘴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