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薑瑤回應,薑明澤就再次怒道:“是不是陸家的人在你麵前嚼舌根,搬弄是非?”
薑瑤聞言忍不住眉頭一蹙,立即就意識到要讓祖父改變他固有的思維是真的很難。
畢竟一輩子都被端在了為人師表、文臣的導師、世家表率的位置上,他是絲毫都意識不到時代已經變了。
她隻好搖了搖頭,解釋道:“這事情去了解並不難,不過是我與二房的立場不一致而已。”
隨即她頓了頓,卻依然堅定且直白地道:
“其實,爺爺,現在的文臣似乎也並不那麼需要我們薑家了。
“父親當年堅持的舉薦製度已經不在了,從二叔緊抱皇上的大腿,迎合皇上設定的科舉製開始雲麓書院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再過幾十年,可能學子們想進入官場也並不需要雲麓書院,甚至是下一任皇帝可以扶持其他的書院。
“這厲害關係,爺爺應該比我看得更清楚吧。”
薑明澤聽著這話,頓時臉色一白,讓他不由得想起他那個驚才絕豔的兒子,曾經也是如此向他說著這番話。
當時薑文聰也如今日一般先斬後奏,直接代表薑家與皇帝做了交易。
皇帝承諾他位居丞相職務,可以統領三公,但薑家必須放棄舉薦製度,從此服從皇室建立的科舉製。
至於考哪科、如何考以及考核的內容,均由皇上一人定奪,人才不再由世家推薦。
他也如今日般,想著畢竟都是一家人,事已至此就妥協了,隻是沒想到大兒子竟然會如此決斷的辭官來表達不滿。
事實證明,大兒子是有遠見的,近幾年來,他其實也漸漸發現了弊端。
隨著朝廷官員的變更,依靠他們薑氏上任的官員漸漸地就被換下了。
但他想著隻要自己二兒子薑文聰依然是丞相的位置,就依然能代替著薑家把控著朝廷的文官。
想到這,他才緩緩地對著薑瑤勸道:
“你還是太年輕了,我們薑氏在大趙數百年,這影響力又怎麼會是一個區區的官員選拔製度所能改變的呢。
“大不了下一任皇帝上位後,再把科舉製改回來。”
薑瑤聽著,忍不住歎了口氣,上輩子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