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邊交流一邊往家趕去,卻見整條巷子早就被官兵包圍起來,而他們的家人則是狼狽的坐在巷口。
“怎麼了?怎麼不回家?”
“被趕出來了,他們說要去平叛,軍營不夠住,讓我們把屋子騰出來,我們不讓,他們就動手把我們拽出來了。”
“爹,我們的糧食還在裡麵呢,都被他們吃光了!”
“畜生!!”聽著自己的家居然被搶占,本就被馬匹撞了的牧民們不服氣,可他們又不敢去理論,隻能壓著脾氣把家人安置到了沒有受難的親戚家。
待安置好了一切,他們幾人才湊在了一起。
“這群家夥撞了我們也不道歉,分明就是不把我們當人看。”
“我聽說燕王對我們蒙古人很好,我們乾脆把消息帶給燕王,說不定還能換幾隻羊。”
“對!反正糧食被吃光了,等不到秋收我們都得餓死,還不如直接去給燕王報消息,說不定能換些好處。”
幾人一合計,當即便趁著天色未黑,從居庸關內走出,徒步往北平城走去。
上百裡路程,他們連續走了三天,身上帶的糙米吃完了就去捕魚,用石頭打些兔子來吃。
由於北方人口稀少,野物叢生,想要獵些東西還是比較容易的。
熬了三天,他們在清晨見到了北方外圍巡哨的塘騎,並稟告了來意。
消息經過塘騎,很快就傳到了北平的朱棣耳中。
此時的他還在令全軍將府庫糧食半數通通製作為軍糧,為南下做準備。
當他得知居庸關調集兵馬的消息後,當即便與左右的張玉與朱能二人合計:“那旌旗打著房字旗號,必然是房昭。”
“這個人俺知道,不足為懼,俺們可以趁著他們出關時與他們正麵決戰,隻要剿滅了他們,便能拿下居庸關,進一步將懷來的儲備倉拿下!”
他話音落下,便回頭對那塘騎道:“讓老大接見那幾個百姓,給他們發十貫錢,再發一匹騾子和一車糧食給他們。”
“是!”塘騎應下,隨後轉身離開了製作軍糧的營地。
朱棣已經開始準備,而曆經三日的朱允炆也在同一天先後接到了來自北平與遼東的急報。
“北平、永平二府除了薊州有抵抗,其它人一箭未發便投降了”
“還有遼東,吳高不是被那群武官稱名將嗎?怎麼連三萬衛都守不住,白白將數萬石糧食交給了朱高煦!!”
紫禁城武英殿內,朱允炆難得失態,可這樣的情況換誰都無法鎮定。
一個月前還信誓旦旦對自己說削燕必然成功的群臣,眼下紛紛低著頭,隻有鬱新好像事不關己的站在原地。
朱允炆看著他十分紮眼,但他也知道鬱新督管戶部的才乾無可替代,因此隻能忽視他。
“陛下,北平削藩失敗全因張信投敵,至於遼東削藩失敗和三萬衛被奪,則是在奏疏之中寫的清楚明白。”
齊泰雖然知道削藩失敗的真正原因,可他還是在為朱允炆找補,並且諫言道:
“那渤海庶人在高皇帝時期便私下囤積馬匹,因此行軍速度遠超我軍,吳高雖然已經有了防備,可丟失三萬衛是必然的事情。”
“也因他早有防備,這才沒有讓數萬大軍被困關外,三萬衛糧食也沒有預期丟失的那麼多。”
“眼下隻要他按照奏疏上所說一樣,在鐵嶺死守一個月,那渤海庶人終究逃不過兵敗身俘。”
“若說唯一要關心的,應該是盤踞北平的燕庶人。”
齊泰整理了思緒,見朱允炆也將目光放到自己身上,他繼續道:“燕庶人麾下兵馬應該已經不少於四萬,除去駐守各城的兵馬,可調動之數不少於兩萬。”
“眼下,房昭等人已經聚兵居庸關,兩部人馬三萬五千餘人,加上開平五衛還未南調的兵力,應該可以湊足五萬人。”
“有房昭他們在居庸關一帶,足以牽製朱棣兩萬兵馬。”
“月前,陛下已經調長興侯前往開平,都督徐凱前往河間。”
“眼下開封聚集山西、陝西、山東、湖廣和直隸等十三萬大軍,都督徐凱也率領五千騎兵在河間府駐守。”
“隻要陛下下發旨意,待糧草備齊大軍北上,燕庶人即日可平。”
“此賊父子二人,擁兵不過五六萬,如何能抵擋朝廷近二十萬大軍。”
齊泰的謀劃很不錯,原本士氣低落的群臣們也紛紛提振了士氣。
見狀,朱允炆稍微恢複平靜,沉著下旨:“傳旨,著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寧忠為副將軍,必要在入冬前率師分兵並進北伐,平定燕庶人叛亂。”
“陛下……”朱允炆才說完,一直沒開口的鬱新卻開口了。
群臣將目光投向了他,而鬱新則是作揖道:“半月前,刀乾孟降而複叛,雲南都司糧草已然不濟,須得從廣西、湖廣、四川等都司調撥糧草,請陛下準允。”
“又來了……”聽著這些煩人的糟心事,此前還是皇太孫的朱允炆在處理時還能平靜對待,可當他坐上了皇帝大位,再回過頭來看這些叛亂奏疏的時候,他隻覺得無比煩心。
自己才即位一年,便是西南土司叛亂,北邊朱棣父子作亂,地方之上還有不少蠻夷韃官造反,也不知道當初皇爺爺是如何鎮定麵對這種局麵的。
“準了!”朱允炆拂袖應下,齊泰也報來了一個好消息。
“陛下,總兵官宋晟傳來消息,月前胡人王庭動亂,韃靼大汗額勒伯克被瓦剌王烏格齊哈什哈所殺,胡人動亂,無力南下。”
“好!”聽到這則好消息,朱允炆總算被提振了心情,開始有條不紊的下令。
“著令魏國公速速平叛,此外再令吳高死守鐵嶺,勿讓渤海庶人越過鐵嶺一步。”
“陛下聖明……”
見朱允炆這模樣,群臣紛紛唱禮,隻是在他們唱禮喝彩的時候,朱高煦也帶著他麾下四萬兵馬抵達了三萬衛。
旌旗招展,在風中獵獵作響。
四萬餘渤海大軍抵達三萬衛城外紮營,隨軍南下的那一千多遼東官兵總算回到了遼東,他們的家人大部分都在三萬衛,因此來到這裡,確認了家人無礙後,他們便連忙回營表示投效。
加上他們與三萬衛原來的守軍,朱高煦的靖難大軍已經達到了四萬三千之巨。
“殿下,幸不辱使命!”
三萬衛指揮使衙門內,當劉昭將代表三萬衛的《黃冊與《糧冊交出時,朱高煦也沒有食言,當即開口:“今日起,你便是三萬衛的指揮使,與你南下之人,與你大開方便之門者,皆按我承諾的拔擢!”
“謝殿下恩!!”
劉昭身後許多朱高煦熟悉的麵孔紛紛作揖,顯然這才劉昭能順利拿下三萬衛,少不了他們的助力。
“三萬衛內三千兵卒與之前北上的那一千多兵卒儘數交給你們統轄,官職升上去沒兵的不用擔心,吳高不足為懼,你們很快就會有自己的兵馬了!”
朱高煦承諾過後,也入座了衙門內主位,示意他們坐下。
一些官職低於指揮使的人識趣退下,最後留下的隻有女真八衛,漢兵五衛及神機三營等十六位指揮使。
望著這壯大的隊伍,朱高煦喜於言表。
他當著眾人的麵翻看了兩本文冊,大致了解了三萬衛的情況。
“糧食運五萬石北上給吉林城,劉昭你派五百兵馬護送。”
朱高煦看向劉昭,對其開口吩咐,隨後繼續道:“剩下的兩萬五千石糧食和二千石豆料,留下一萬石糧食給三萬衛的軍民以備不時之需,其它的我們帶走。”
朱高煦安排著一切,這批糧食豆料,差不多可以讓全軍吃上半個月。
算上之前消耗的,他們應該還能撐四十天左右。
四十天內,他必須拿下吳高。
“整兵訓練,另外搜查三萬衛城內的行商,若是有押運糧食前來的行商,從府庫之中那兩萬貫錢中撥去給他們,將他們的糧食收購。”
朱高煦交代著,劉昭卻作揖道:“殿下,末將已經查過了,城中有行商十二支,可是糧食都被南兵提前買走了,如今除了軍戶們手中的糧食,便隻剩下府庫中這點了。”
“無礙……”聽到這消息,朱高煦也不在意,而是對隨著自己南下的長史孫铖交代道:“你帶著你手下那幫人從即日開始幫三萬衛百姓削除軍籍,恢複民籍。”
“另外按照老規矩,從當下那四千多人裡選出三千銳卒,每人授十畝參軍田,剩下十二餘萬畝耕地儘數發給城中兩萬六千餘百姓,耕牛挽馬也按照吉林城的規矩下發。”
“若是耕牛挽馬不足,那就從吉林城那邊調,正好趁著運糧過去,將挽馬耕牛帶來。”
吉林城十七萬百姓,卻有耕牛挽馬騾子合計八萬餘頭、匹,本就十分飽和,帶個幾千頭南下不是什麼大事。
“殿下,這均田之後,三萬衛的糧食如何自處?”
孫铖詢問關鍵的問題,要知道在渤海因為糧食獲取困難,因此渤海隻需要記下每家每戶分田數量多少,並不用按照田地產出來分配糧食,而是統一的交出口糧。
這樣大鍋飯的製度,隻適合開荒時期的渤海,卻不適合三萬衛,因為三萬衛的田地中不止有軍屯田,還有獨屬於軍戶的餘田。
餘田雖然被課以重稅,但收獲的糧食起碼都是軍戶家屬自己的,這是渤海不曾有過的現象。
孫铖詢問,也就是詢問朱高煦是否要定下渤海自己的賦稅製度。
這個問題,朱高在入關這一路上便已經想過,因此他開口說道:“從今年秋收起,各家各戶各自收獲自家所劃田地糧食,每畝土地就地征收正賦,賦率為五賦一,其餘過往雜稅皆摒棄。”
二更應該在十二點左右寫完,因為要弄三都司的局勢圖給你們看,更新會稍微晚些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