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看子敬父(2 / 2)

三天圓墳之後是頭七,老家這邊每個七都燒,所以盛連成夫妻至少要等著五七燒完,才能回家。

可沒想到,就在盛韓氏剛燒完頭七的第二天,張淑珍娘家那邊傳信過來,說是張淑珍的母親也不行了。

這剛走了婆婆,娘家媽也沒有了,張淑珍哭的死去活來,盛連成隻好強忍著悲痛,安撫妻子。

接連兩位老人過世,盛連成夫妻傷心難過了挺長時間才緩過來。

十二月下旬,國外客戶的銷售反饋陸續到了。

貓爬架在各地銷售火爆,幾乎是剛一擺出來,都不用做活動宣傳,就被搶購一空。搶不到的,都紛紛預定。

各地客戶要求追加訂單,這一次,訂購數量遠遠超過上一次。

而且,還有其他地區的客戶,也聞風而來,找到了盛希平的公司,要訂購產品。

盛希平這邊接到客戶反饋,立即跟客戶溝通,簽訂長期供貨合同。

之後,盛希平立即聯係還在老家的盛希文盛希武,讓他們抓緊時間組織人手,開工。

盛連傑一聽,又有訂單來了,而且這回訂單數額更大,也顧不得傷心了,忙打起精神來,召集人手開會,分派任務。

這一次,不少人家都主動要求加入,為了穩妥起見,新加入的都需要進行考核。

考核手藝過關的,才給分派任務,考核不過關的,一律不用。

盛希文盛希武,也忙碌了起來,跑材料,聯係運輸,就連盛希正和盛希宏,以及剛剛複員回家的盛希勇,也被拽著幫忙。

老家這邊不通火車,交通不太方便,往外運貨很麻煩。

盛希平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托關係購買了六台大卡車,組成運輸隊。

由盛希勇任運輸隊隊長,領著盛希正、盛希宏,還有張守山家的倆兒子,專門跑運輸。

“老二,恁家希平,是這個。”

大卡車到鄉裡那天,盛連義還有家裡幾位長輩,當著盛連成的麵兒,把盛希平好一番誇讚。

“這孩子心眼兒好,不忘本,自己富裕了,還記得幫老家的人。咱大家夥兒掙了錢,誰不念著他的好啊?”

麵對眾人的誇讚,盛連成自然是美的不行。

自家這兒子啊,真的是挺有能耐,竟然想到帶領全鄉致富的好辦法。

當初盛連成麵對弟弟各種打聽不肯接茬兒,主要就是擔心老家這些人貼上盛希平,事情乾不好,還給盛希平添麻煩。

沒想到,在盛希平的謀劃下,老家的這些人倒是成了助力。

挺好的,大家夥兒都有個事情乾,憑著雙手勤勞致富,比旁人接濟那點兒錢,強太多了。

因這事,盛連成夫妻因親人離世的傷心情緒,也淡了許多。

盛連成還跑去村裡木匠房,看著那些人乾活,興致上來,他還非要動手幫忙。

村裡這些人都認識盛連成,以前見了他頂多是客氣的打個招呼,可如今大家夥兒再見到盛連成,那叫一個熱情。

有句老話怎麼說的來著?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之前盛連成在林場,人人敬重,盛連成還不覺得什麼,畢竟兒子從小就有能耐,他都習慣了。

如今在老家,盛連成受到鄉親們如此禮遇,盛連成才有了一種真正意義上衣錦還鄉的喜悅。

不光是同村的人對盛連成格外敬重,就連其他鄉鎮的領導,不知道怎麼打聽到了消息,也帶著東西來看盛連成。

尤其是張家所屬的終興鎮,鎮書記和村書記,特地找張守山陪著,過來見盛連成夫妻。

就為了拉近關係,讓盛連成夫妻在兒子跟前說點兒好話,勻點兒訂單,給他們鎮上。

盛連成自然不好一口答應,隻說回頭給兒子遞個話。

至於成不成的,他可不敢保證,這公司的事兒,盛連成不懂,他也不能隨便插手。

“大叔,謝謝啊,隻要有恁這話就行,回頭不管俺那兄哩咋說,俺都承叔哩情。”鎮書記握著盛連成的手,感激的說道。

“哎呀,活了大半輩子,這回是真的感覺到,咱跟著孩子沾光兒嘍。”

等來客都走了,盛連成坐在炕上,跟張淑珍說道。

“是啊,你看村裡這些人,都忙著乾活,忙著掙錢,不管大人孩子,臉上都樂嗬嗬的,多好?

我聽大哥說了,上回的訂單,他領著希正希宏,還有媳婦們,掙了三百多塊錢呢。彆的人家,最少也掙兩百多。

這一次聽說訂單挺多的,好像能乾到來年五六月,要是這麼算的話,最少能掙一千來塊錢,這不挺好的麼?”

張淑珍聽見丈夫的話,也跟著樂。“看著家裡人過好了,咱心裡也舒坦。”

以前不經常回來,一個是自家過的不好,花不起那麼些錢。

再一個,也是因為老家這邊日子過的不好,他們回來,連吃帶住的,對於家裡這些親人來說,都是負擔。

如今家裡人除去種地,有了彆的營生,不管掙多掙少,總歸是一份收入,他們回來看著,心裡也好受。

盛連成夫妻,一直在老家住到了張王氏燒完五七,正好這時候也一月十來號了。

盛希平就打電話過來,跟父母商議,讓父母先去首都住幾天。之前著急趕路,盛連成他們是坐火車到沈陽,再從沈陽坐新開的一趟車,直接到兗州,途中不經過首都。

這回去,怎麼也得到首都,看看兒子兒媳婦。

尤其是,吳玉華都懷孕三個多月了,張淑珍這個婆婆,多少的過去照顧幾天,算那麼個心意。

正好,盛希泰過幾天放假,盛希平這邊儘快處理完公司的事,到時候也去首都彙合。

盛連成夫妻一尋思,這樣也行,左右都出來這麼久了,也不差這幾天了,那就去首都看望一下兒媳婦吧。

就這樣,一月十六號上午,夫妻倆坐上盛希勇往兗州送貨的卡車,到兗州後,買票上車,直奔首都。

盛希康那邊事先接到消息,提前去接站,把父母接到家裡。

張淑珍見到三兒媳,高興極了,扯著兒媳婦的手,各種關心。

“玉華,你看,你懷孕了,我離著遠也照顧不到。

這點兒錢,你留著買點兒好吃的,補補身體。你和孩子都好好兒的,我和你爸才安心。”張淑珍說著,就掏出來五百塊錢,塞給吳玉華。

“媽,不用,我和希康都有工作,你之前給我們的安家費,都沒動呢。”

吳玉華和盛希康的工資都不低,單位的福利又好,他們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不用租房,沒啥負擔。

倆人早晨起來隨便做點兒吃,中午各自在單位食堂吃飯,晚上回家了,樂意動彈就做點兒,不樂意動彈就去吳家蹭飯,所以日常花銷並不大。

之前訂婚的彩禮、改口紅包、安家費,以及吳家偷偷給的壓箱底兒,吳玉華全都存了起來。

所以小夫妻倆手裡錢不少,她哪裡還好意思再管婆婆要錢啊?

“那不一樣,那些是給你們過日子的,這個是我當奶奶給小孫子小孫女的。

你聽話,把錢收著,平常該吃什麼就買,彆虧了嘴。

女人懷孕最辛苦了,千萬不能大意,往後這一家就生一個,必須得好好養著。”張淑珍可不管那些,硬把錢塞到了吳玉華手裡。

“可彆跟我撕吧啊,你現在身子沉,咱一切以孩子為重。跟媽不用客氣,給你的你就隨便花。”

婆婆如此盛情,吳玉華實在是沒法再拒絕,隻能乖乖收了錢。

為了迎接公婆過來,吳玉華特地預備了不少好吃的,還包了餃子。

正好盛希泰晚上沒課,也趕了過來,一家人熱熱鬨鬨吃了頓晚飯。

盛連成夫妻在三兒子這邊住下,第二天還去吳家看望了吳老。

之後兩口子就在首都各處轉悠,采買了不少東西,其中大部分都是給吳玉華準備的。

女人懷了孩子,最忌諱著涼,首都冬天也挺冷的,張淑珍就怕兒媳婦涼著再傷了身體。

所以她特地去商店買了布和棉花,給吳玉華做了條腹部寬鬆的棉褲,留著讓吳玉華穿。

吳玉華跟盛希康結了婚之後,倆人就回到首都生活,基本上就等於是跟婆婆沒生活在一起過。

之前她隻聽大嫂周青嵐說,婆婆怎麼怎麼好,實際上,心裡也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這婆媳關係,能夠互相尊重客客氣氣就算不錯了,哪有幾個婆婆真把兒媳婦當親閨女一樣疼的啊?

可到了這會兒,吳玉華算是真的體會到了,大嫂說的她們有個好婆婆,究竟是怎麼好了。

當她穿上婆婆特地趕製出來,又鬆又軟的棉褲時,不止身上暖和,心裡更是熱乎乎的。

“媽,謝謝你啊,這棉褲我穿著可暖和了,還合身。

媽,你這針線活做的可真好,比我媽強多了。”吳玉華喜滋滋的說道。

“那能一樣麼?你媽有工作,人家還得上班呢。

我就是一家庭婦女,家裡孩子又多,針線活要是不好,希康他們不就得挨凍了?”兒媳婦的誇讚,讓張淑珍樂得合不攏嘴。

“那個,你生孩子用的包被、夾被、尿墊子,孩子穿的小衣裳、肚兜,等我回家去給你做啊。

這些東西,外頭買的咋地也不如自己做的用著好。”

張淑珍被兒媳婦誇的心花怒放,當即爽快的表示,小娃出生要用的東西,她都包了。

“哎,謝謝媽,這些東西,我是真的不懂,那我可就不準備了啊,到時候用現成兒的。”

吳玉華也沒跟婆婆客氣,直接應道。

張淑珍跟吳玉華這對婆媳相處十分融洽,這也讓盛希康鬆了口氣。,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