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這個《花季》雜誌若是不換一個像錢四梁或是蘇曼文這樣有能力有魄力的主編的話,它是沒什麼前途的,永遠無法趕超《時光碎片》與《青春祭》。
由於新思維文學之星選拔賽的豐厚獎勵設置,使得它的地位,相當於國內的理科綜合競賽,這一高中學生眼中具有神聖地位的聖杯,不,是“學霸戰爭”,所以許多高中甚至是大學,都會組織學校的學生集體參加這一帶有選秀姓質的作文競賽。
其中自然是以高中生居多,畢竟在華夏,大學對學生的約束力,遠不如高中,高中那是有組織有紀律的,而大學都是比較**的,也鼓勵學生**地追逐自己的理想,而大學生參賽,自然也就沒什麼高考加分了。
前麵既然提到了“理科綜合競賽”,那就順帶說一下吧,在吳笛那個世界,這個數理化競賽顯然是分開來的,但在這個世界,以數學、物理、化學為主的理科綜合競賽,卻是將幾乎所有的理科一網打儘。
這一改革,便是為了應對國際理科競賽,它的出現,讓不少理科學霸發現,要想真正製霸天下,這必須要精通所有理科,當然,也有選擇專攻數學、物理的,因為這兩項在其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若是可以在這兩項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話,其實一等獎是跑不了的。
若是獲得了全國理科競賽一等獎,那保送華夏大學、中都大學是毫無疑問的,而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學霸們,將會參加冬令營,以備戰國際理科競賽,與全世界的理科學霸們爭鋒。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說取得全國理科競賽一等獎乃至國際理科競賽金牌,就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家,發現一些推動全人類進步的科學定律,然後獲得西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路西恩獎,或是華夏東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陳克獎了……
事實上,善於競賽僅僅意味著善於考試善於做題,而不是善於創新善於創造善於發明。
西方歐美的路西恩獎與東方華夏的陳克獎,其設置倒是類似於吳笛那個世界的諾貝爾獎,除了其中的理科獎項比較“硬”以外,什麼文學獎、和平獎之類的玩意,都有很大的政治因素,比如路西恩和平獎就常常頒發給一些鼓吹**華夏的作家,而陳克和平獎,則常常頒發給西方的一些逗逼領導人之類。
總之,其實看這兩個獎項頒發,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順便提一下,路西恩在西方世界是個非常偉大的奧術……不,就是物理學家,微觀世界的奠基人,稱號“原子掌控”,而陳克則被人稱為“生化狂魔”,華夏原子彈、氫彈之父,人民黨的締造者。
當然,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其實都以獲得這兩項世界姓的大獎為榮,若想要成為世界級的文豪,你不獲得一次路西恩文學獎、陳克文學獎,那算什麼文豪?(。)
|d!μ*0*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