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翻身仗(1 / 2)

如果沒有前世研發的經驗和成熟工藝,想要做出這種芳綸纖維,需要花費的時間和成本都是驚人的,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行。

尤其是混合溶液中的添加劑,當初許強他們研發的時候,為了保證芳綸的纖維化,前前後後實驗了上百種的合成配方,甚至還一度走了很多的彎路,最終才獲得了成功。

另外就是攪拌的速度和溫度控製,這一點也至關重要,也是一個非常燒錢的過程,稍微出現一些偏差,纖維的長度和粗細就會發生變化,這是極不容易控製,如果不是許強在前世積累了大量的研發經驗,根本就不可能一次成功。

但製作出芳綸纖維,隻是許強項目中的第一步,其後,還有更大的挑戰等著他。

有了芳綸纖維,許強可以用來紡絲織成芳綸布或者直接製作成為芳綸紙。

但如果是紡絲的話,這裡麵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以目前國內的工業水平,其中大部分芳綸紡絲設備零部件都是可以製作出來的,但其中一些關鍵的零部件,還沒法做出來。

一方麵是因為國內的機床加工精度有限,對於紡絲來說,很多部件的要求精度很高,有的甚至必須達到微米級彆才行。

另外一方麵就是,如果想把芳綸紡絲,必須要先將聚合物溶在硫酸中,生成一種液晶溶液。隨後該溶液紡入細長絲中,每根絲的直徑為12μm。絲的結構為100%亞晶狀,分子鏈與纖維軸平行。正是這種高趨向性分布使Twaron長絲具有各種優異的特性。

而硫酸溶液具有很強的腐蝕性,這也就要求紡絲機器的一些部件需要有很強的抗腐蝕性才行,而當前國內還沒有研製出如此高性能的金屬材料,況且整台芳綸紡織機的設計相當複雜,並不是短時間能製作出來的,所以許強從一開始就放棄了芳綸紡絲做芳綸布的計劃,而是選擇製作工藝簡單很多的芳綸紙。

相比於芳綸長絲做成的芳綸布,芳綸紙各個方便的性能都要差一些,但這種芳綸紙強度大概是鋼絲的五倍,韌性是鋼絲的二倍,依然可以算得上是當前世界的一種頂尖材料。

至於製作芳綸紙,最早國內研發的時候,是想采用和傳統紙張一樣的製作工藝,但由於芳綸纖維和植物纖維有些很多本質上的差異,用傳統造紙術很難做出性能優異的芳綸紙,這使得國內的研發團隊不得不改變設計思路。

後來國內芳綸紙的研發團隊也用了四五年左右的時間,顛覆了傳統的造紙工藝,用熱壓成型的方法,製作出國產高性能的芳綸紙,從而擺脫了美日等國家的技術封鎖。

不過用於製作芳綸紙的熱壓紙張機,製作的難度同樣很高,主要是其中的控溫係統和部分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同樣很高,但是比起芳綸紡絲的機器,卻簡單了很多,以國內目前的水平,是完全可以製作出來的。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許強沒有絲毫的停歇,開始了芳綸紙熱壓造紙機的研發。

為了減少成本,和之前一樣,這台熱壓造紙機依舊是縮小的版本,很多部件也都是因簡舊陋,隻能短時間使用,不能長時間運行。

許強這麼做,目的也很簡單,他隻需要先生產出一小批的芳綸紙成品出來,隻有等大量資金到位之後,才會將驗證機的比例放大,做出真正可以長期量產使用的最終機型。

許強這邊的研發進度才進行了一半,而李存柱那邊則是捷報頻傳。

靠著劉思穎等團隊程成員連續一個多月的加班加點,電子引信屏蔽箱的第一個樣品已經做了出來,並且正式進入的新品檢測的階段。

而且經過初步的測試,李存柱項目組的引信屏蔽箱各項性能都非常的理想,尤其其中采用的電波迎角放射原理製作的箱體構件,測試效果是相當的好,比起以往的傳統屏蔽箱設計,隔絕性能高出了整整百分之三十多,完全稱得上是一種顛覆性的產品!

可以說到了這一步,李存柱的項目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廠裡的測試完成之後,還會送到省裡檢驗,到時候有實彈打靶的環節,但估計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十一月初,廠長劉彪召開了部門領導的工作總結會,總結上個月的各科室車間的工作情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