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人抵達鳳山寺正大門的時候,看見的就是人頭攢動的人群。
大門入口處,有不少攤販,帶著各種手工製品、竹編的玩具、甚至還有麥芽糖這類的零嘴。
不少小孩聚集在這些攤位邊上,央求著長輩幫他們賣看上的東西;也有手頭有壓歲錢的小孩,在猶豫要不要為這些花掉兜裡難得錢財。
對於這攤位況葉走馬觀花般的穿過其中,之後跟著同行的一些隊員進入鳳山寺的正大門。
正大門是一個二層的小樓樣式的建築,第一層正中開了一個方正的門洞。二樓這是一個戲台,隻不過開間朝著寺廟內部。
走過門廊之後,跟著腳下的石梯一步步往上爬,進入了鳳山寺的第一個平台。
此時這裡已經聚集起不少人,他們的目光大都集中在況葉身後的戲台上。
此時廟會上的表演已經開場。
況葉離開中間的主道,跟著同行的隊員,在兩邊尋找能夠站立的位置,準備觀看戲台上的演出。
但他們來的太晚,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觀看的位置。
無奈一行人隻能繼續向高出走,終於通往寺廟的第二個平台的石梯上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此時他們離戲台已經有好長一段距離,想要看清楚戲台上的表演到是不難,畢竟如今的人視力都非常不錯。
但想要聽清楚戲台上唱的是什麼,則需要特彆的專注才行。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平時的娛樂非常少,隻有在這種逢年過節的時候,老鄉們才能看到這些演出,所以每個觀看的人都非常的專注。
戲台前方聚集起了不少人,卻並不嘈雜。
加上台上的表演者,唱腔嘹亮,配著不時響起的器樂聲,離戲台較遠的況葉等人,勉強還是能夠聽到前麵唱的是什麼。
戲台上表演的是兩人,一男一女,穿著這個時代最常見的衣服樣式,手上拿著三快竹板。
右手拿一塊,左手拿兩塊,以況葉如今優秀的視力,還能看見其中一塊上麵鑲嵌著銅錢。
台上表演者說唱的同時,還時不時敲擊竹板伴奏,或左手微揚手兩塊竹板,或兩手相擊。
表演者唱詞的時候,唱腔平仄有律,唱腔相當的有韻律。
這本身就是麵對老鄉們的表演,所用的也是當地的方言演唱,加上唱賀的時候有詞語的拖拽,況葉仔細聽了好一會兒,才明白目前戲台上表演的是什麼。
非常具有時代的特色。
此時台上表演的是建國前軍閥混戰行事肆無忌憚,百姓深受其害的劇目。
況葉身邊的同伴怕他聽不懂,還在一旁解釋。
台上表演的是當地的金錢板,現在的劇目應該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
聽到軍閥的行事無忌,欺壓百姓,保甲勾結他們,或騙或綁或作弊拉壯丁,征搶軍糧等等。
戲台下麵的觀眾也隨著表演者的唱腔,牽動著情緒,或義憤填膺,或慶幸如今。
對於這樣的劇目和表演,況葉以前從來沒有看過,如今倒是非常的感興趣。
儘管聽著有些費勁,他也聽得津津有味,加上戲台上的表演者的語調、動作、甚至表情,都讓人能夠更加沉浸其中。
不知不覺中一目金錢板聽完,表演者致謝的時候,台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甚至有老鄉叫好讓人再來一個。
不過廟會的社戲的劇目都提前安排好了的,兩位表演者退出舞台後,主持這場社戲的工作人員,上台報出下一個劇目,同時台上一陣鑼鼓齊響,眾人也就把注意力轉到新出現的表演者身上。
接下來,戲台上演出了不少劇目,表演形式也並不是單一的金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