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漏雨都接住後,況葉把薄麵被拿出來套好被套,此時另外兩間屋子已經安靜下來。
此時屋外除了雨聲,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動靜,正是好眠的時候,他蓋著薄被很快就再次入睡。
這一覺直接睡到天明,屋外的亮光透過狹小的窗口照進來。
感覺到亮光,況葉猛地睜開眼睛,今天他又起晚了!
清醒過來後,屋外的雨聲還在繼續,讓他起床的動作遲緩了許多。
起身收拾好床鋪,再才看一下昨天晚上放置的兩個搪瓷盆和陶碗,三個容器以及積了不少水,看來昨晚上雨勢應該沒怎麼變化。
“今天不上工嗎?”在廚房中找到煮飯的簡修文兩人,況葉問了一聲。
“這雨比較大,隊裡今天應該不上工。”起床的時候,簡修文兩人特意看了一下屋外的雨勢。
這樣的大小,上工是不可能的。
果然在三人正在吃飯的時候,小隊長通知了各家,今天不上工。
如此況葉他們今天就閒下來。
早飯過後,三人檢查了一下其他房間的漏雨情況,該接水的接水,也順便把自己房間盆碗中的水倒掉。
今天雖然不上工,但三人還是為自己找了些事做。
之前況葉領的口糧,都是沒有加工過的稻穀、小麥、玉米粒,正好趁著有時間,三人準備把他們弄到磨坊中加工一下。
在出發之前,簡修文先去離他們最近的一家隊員中借了一套蓑衣和鬥笠,三人才各自背上一些糧食,往磨坊方向去。
磨坊的位置也在二小隊,在泥濘的路上走了二十多分鐘,三人才來到磨坊。
抵達磨坊的時候,況葉發現人並不多。
想來也是,除了他們這樣的知青,很少有空暇時間,其他的隊員平時總能抽出人來一趟磨坊。
一百來斤的糧食加工,還是廢了點時間,原因在於如今的工具。
這個時代機器加工並沒有普及,農村想要加工糧食,如今大部分使用的還是石碾、石磨這些。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九大隊這邊的加工用的畜力。
加工的時候,況葉他們除了倒騰糧食需要出點力,倒費不了多大的勁。
糧食加工好,三人也沒有多留。
又在泥濘的道路上走了約半個小時,三人回到住處。
在簡修文去換蓑衣和鬥笠時,況葉和劉康民仔細的查看加工好的糧食。
怕被雨淋濕,背簍被包裹的很嚴實,因此加工好的糧食沒有被打濕一點。
磨好的麵粉呈淡淡的灰色,這是因為沒有去除麥麩,用手指搓揉一下,比況葉記憶中的麵粉粗糙許多。
玉米麵也一樣,比記憶中的要粗糙。
不過這都是上好的糧食,看了一眼,況葉和劉康民就把兩種糧食收撿好,放到一個陶製的大甕中蓋好。
而加工好的大米,則需要再清理一下。
把一部分大米倒進一個圓形的米篩中,因為加工的方式,完整的米粒不多,大多比較細碎,其中還夾雜一些糠殼。
劉康民搖晃米篩一會兒,比較輕的糠殼逐漸浮在米粒上麵,把這些糠殼清理出去後,再用手刨一刨米粒,檢查一下有沒有其他的雜質。
比如小石子之類的東西。
清理完這些,米篩中的米再裝袋,之後繼續倒入未清理的大米。
這項工作比較繁瑣,主要是每一次倒在米篩中的米不能太多。等到簡修文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