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況葉今天一小隊趕集的人有八個,另外七人有五女兩男。
其中年齡四十多的是兩位嬸子,是陸蓉的隔房堂嬸,分彆是鄧三嬸、齊幺嬸。
她們身邊還跟著兩位年輕的姑娘,經兩人自我介紹得知,她們要比況葉大,十九歲的陳繁音是鄧三嬸的女兒,十八歲的陳繁梅是齊幺嬸的女兒。
兩人跟著自己的母親去趕集。
另外兩名男性,是小隊長的隔房堂兄,分彆叫做陳繁清、陳繁林,年齡分彆是三十出頭和二十五六歲。
禮貌的打聲招呼,況葉並沒有表現出很熱情,但在幾人聊天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的接上一兩句。
不過一路上眾人的話並不多,除了況葉,其餘的人身上都背著背簍,或者挑著籮筐。
裡麵裝著不少東西,看著有些沉甸甸的。
表麵上看起來裝著的都是些手工物品,比如陸嫂子背簍中的不少竹製用品。
其他人的是草鞋、掃帚、草帽這類的手工品,顯然是準備拿到集市上去換東西的。
況葉特彆關注了一下陸嫂子背簍中的竹製用品,有小簸箕、竹刷、背簍等物,看著質量非常不錯。
從陸嫂子的口中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她丈夫陳繁勳做的。
聽到況葉問起,旁邊的陳繁清看他有興趣,還特彆誇讚了一番陳繁勳的手藝。
不說這些常用的竹製品,就是想要做個稀罕的物件,隻要有人提出具體的要求,陳繁勳就能根據要求做出來。
自家丈夫隔房堂兄的誇讚,陸嫂子也沒謙虛,反而說起幾件自家丈夫做出來的稀罕物件。
況葉原本就打算找陳繁勳做些置物架,也趁此和陸嫂子透露了點意向,這樣一來一行人相當的和諧。
隨著不斷的向豐水鄉的場鎮上走去,路途中他們遇到不少其他小隊的人,對於大隊上來的新知青,其他小隊雖然聽說,但一直沒有見到人。
如今見到況葉自然也有些好奇,見麵的時候也招呼了一聲。
況葉禮貌的回應,不過話不多,後續這些人聊天,他隻是偶爾應答一兩句。
對此眾人並不奇怪,要是他非常熱情,反而會有些奇怪,畢竟無緣無故熱情的知青,總會讓人有些警惕。
之前況葉和大隊長陳慶國從豐水鄉的場鎮上走回來,花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今天自然也差不多。
一行人抵達豐水鄉場鎮的時候,天色早已大亮,此時場鎮上的人不少,豐水鄉下轄的二十四個大隊,哪怕每個生產小隊來幾人,也足以讓場鎮熱鬨起來。
抵達場鎮後,況葉和陸嫂子打聽了一下郵局的方向,就和同行的幾人分開。
陸嫂子他們要去集市上把帶來的東西換出去,而他要先去寄信,眾人目的不一樣自然就分開了。
隻是約好集合的時間和地點,到時候一起回去。
第12章
和陸嫂子幾人在一個岔路口分開。況葉沿著街道往前走,一路上看到許多來趕集的老鄉。
街道兩邊的店麵,也都是人擠人的景象,一副熱鬨非凡的模樣。
人比較多,讓他走到郵局花了些時間。
看到郵局裡麵的情況,況葉稍微鬆了一口氣,這裡的人不算多,他這一路走來,街邊的店麵就沒有人少的。
特彆是供銷社油坊這些地方。
簡修文委托他幫忙寄的信件,已經是貼好郵票的,直接郵遞就可以。
但他自己要寄的信,卻是連信封都沒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