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 章 困難接二連三(1 / 2)

這一點在鐘國仁的意料之中,畢竟沒有人願意做“栽樹”的工作,反而很多人願意乘涼。

特彆是在那個gdp論英雄的年代,投資學校建設,並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蔡省長反對,應該是題中之義。

看秦書記的臉色,似乎還有隱情!

果然,秦書記繼續說“戴書記同意這個提議,但是要求步子放緩一些!不能這麼激進!”

鐘國仁的心一點一點往下涼!

蔡省長不同意他可以理解,畢竟人家是經濟主官,主管財政,要求把有限的財力投入到能迅速見效的經濟領域,這是對的!

可是,要是戴書記不支持,或者說有折扣地支持,這件事很難辦成!

不僅涉及投資,還需要很多部門讓利,本身這就是一件非常難做的事情。

老大不支持,這件事就是老大難。

鐘國仁仔細考慮了一下,戴書記擔心的應該是前期投入太大,萬一將來沒有建成華夏矽穀,或者沒有那麼多高校入駐,就會成為一個笑話,直接影響他的聲譽。

本質上來講,他非常願意做一些功在千秋的事情,他已經當到了地方最高首長。

gdp不能讓他青史留名,但是華夏矽穀可以,高校園區可以!

如果建成了,將來人們談論的時候,都會說“這是戴鼎盛當書記的時候規劃建設的!”

修史建校,自古就是名垂千古的功德!

“秦書記,涉及高校園區第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可否采用多元化投資方式,以減緩財政壓力。”

“多元化投資?基礎設施就是水電路等,誰會去投資這些領域,本身也沒有收益!”秦書記立即否決了這一建議。

“我們將來可以為投資人免費提供園區土地,用於建設高科技企業,並且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有人這樣搞嗎?”秦書記並不相信。

現在很多地方招商引資下了血本,減免三年稅收,免費提供土地等等,在他們的優惠麵前,這些政策實在沒有吸引力。

“秦書記,如果眼光放長遠點,建在咱們園區的高科技企業優勢非常明顯,毗鄰眾多高等院校,隨時可以使用高校的科研資源,並且能夠招到大量高素質的員工!”

“全國各地都在建設工業園區,包括我們嵩江市也規劃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當時的工業園),這不都一樣嗎?”

秦書記說出了當時的現狀,確實,為了gdp,各地想儘辦法在招商引資,在跑馬圈地新上工業企業。

甚至有地方提出了“村村點火、鄉鄉冒煙(要求各村各鄉鎮都要新上工業企業)”的口號。

那個時代勉強生存下來的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基本上在後來環保治理的時候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

“不一樣,咱們園區規劃的是無汙染,能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科技企業!”

秦書記還有很多事兒要做,他說道“如果有人投資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不用財政承擔費用,我相信戴書記和蔡省長都會答應的!”

“我知道,一期規劃中的水電路投資約需兩億元,我想辦法尋找引進高科技企業承擔,但是將來要解決人家的稅收及占地優惠政策。”鐘國仁為了高校建設,決定自己出馬想辦法。

“沒問題,這樣的話我馬上就可以和蔡省長溝通上會研究這個文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