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馬甲掉了(1 / 2)

華夏女排奪冠以後,燕京的大街小巷上,到處都能看到韓躍民出品的文化衫和背帶褲。

走一路,看一路,方紅看著路上的男男女女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自豪感油然而生。

正麵的圖案和標語雖然相同,但背麵不一樣,都是華夏女排運動員的名字和號碼。

曹慧英,楊希,孫晉芳,周曉蘭……

其中,就屬郎萍出現的頻率最高。

《燕京日報》、《華夏體育報》等多家報紙重點報道了“郎萍”,統計下來,7場比賽,華夏隊共扣球1116次,她一人扣球407次,得了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百分之五十。

“鐵榔頭”的名號就此享譽全國。

無可爭議的全民偶像!頂流中頂流!

瞧上麵的針線活,方紅一眼能看出來有幾件不是出自韓躍民他們的手筆,心裡一驚。

這麼快就有仿品?

走進理發店,在一排正在燙頭的女人當中,又找到了2件仿品,都是用勞動布做的。

“小紅啊!”

穿著白大褂的理發員手法嫻熟,推子和梳子配合得當,正在給男孩理著發。

“周阿姨。”

方紅湊了過來,輕聲地說:“今兒怎麼比昨兒的人還多啊?”

“這不女排拿冠軍了,她們呐都想給自己弄個女排運動員的發型。”

周阿姨邊理發,邊跟方紅聊著天。

此時的理發店裡,年齡大些的婦女要的是郎萍等女運動員的發型,年輕的女同誌倒是追求時興的發型,要的是《排球女將》女演員們的同款發型,特彆是女主角“小鹿純子”。

“你這嗓子是怎麼回事?”

“彆提了,昨天咱們女排不是奪冠了,在胡同裡喊了半天,嗓子給喊啞了。”

“嘿呦,你一提這事我又激動了,女排可真給我們華夏漲臉啊!”

“那可不,我家那位聽到女排奪冠了,挺大個大老爺們,直接嗷一嗓子就哭出來了。”

“我家的也差不多,大冷的天,穿個背心就跑外頭慶祝去了,愣是大半夜才回來。”

“…………”

排著隊的女人們聊得熱火朝天,方紅靜靜地等候,突然注意到有人從包裡拿出背帶褲。

邊上的眼鏡婦女也留意到,“你這褲子怎麼這麼像電視裡那女的穿的褲子呢?”

“怎麼叫像啊,就是‘純子’穿的!”

穿著工裝的大嬸白了眼,“花了我二十好幾呢,專門給我家丫頭買的。”

“你從哪兒買的?”

眼鏡婦女也想給自家的閨女買一條。

方紅看了幾眼,就認出是韓躍民攤上的。

畢竟全燕京,現在賣背帶褲的就一家。

《排球女將》電視劇本來就火,華夏女排如今一奪冠,中央台馬上啟動了重播,再一次掀起了收視狂潮,地方台也參與其中。

越來越多的家長比照著小鹿純子的樣子,給寶貝女兒進行全方位的仿妝,從發型到上衣,再到背帶褲,力求做到高度相似。

“你不知道?”

大嬸說:“今兒的報紙上都登的,就是那個掛了橫幅的個體戶,叫韓、韓躍民。”

眼鏡婦女疑惑道:“什麼橫幅?”

不等方紅開口,周阿姨抖落著圍布,“就是‘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沒錯,就是這一句!”

大嬸滿臉激動道:“我就是衝著這句,才在韓躍民的攤上買了這條褲子。”

眼鏡婦女驚訝說:“有這麼回事!那我燙完頭得去看看,這個韓躍民說的可真提氣!”

“不是那個‘韓躍民’講的。”

周阿姨把今天的《燕京日報》遞了過去,同時指了指方紅,“呶,這話是她弟弟說的。”

“她弟弟?”

大嬸和眼鏡婦女好奇地望向方紅,又看著報紙,內容大體是某一天,方言到韓躍民攤上買文化衫,韓躍民認出了大作家,兩人聊到華夏女排的最終成績,方言說是“冠軍”,韓躍民有點不自信,於是,方言仿佛世外高人,說出了這一句話,韓躍民激動得立馬做成了橫幅。

報道寫得有鼻子有眼,兩人怔怔道:

“你弟弟就是那個大作家,方言!?”

“就是他,我們南鑼鼓巷出來的大作家。”

周阿姨作為從小看他長大的街坊,由衷地感覺到光榮和驕傲。

……………

這些天,不管是全國性,還是地方性的報紙,連篇累牘地報道宣傳“女排精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