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有時候沒把我當成人(求月票)(1 / 2)

8月8日,“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獎”的當選名單出爐了,一共有16篇入選。

根據群眾推薦票數和評委意見,《暗戰》在16篇裡,赫然排名第一,跟現在熱度持續未退的《潛伏》遙相呼應,再添了一把火。

“諜戰”在文學中的關注度再上一個台階。

方言這個“諜戰之父”,不但開創了“諜戰”這個題材,而且把諜戰文學從冷門變成熱門,抬高到了和戰爭文學比肩的高度。

儼然是軍事文學的一座新的金山!

《暗戰》作為諜戰的開山之作,超越王朦、諶蓉一眾老作者,文學界也沒有爭議。

《文藝報》、《文學報》,以及主流綜合類報紙的文藝副刊,在報道介紹這16篇獲獎作品裡,對方言以及《暗戰》,做了重點評價。

而頒獎大會,會在月底舉辦。

同樣獲獎的蔣紫龍、古樺等人陸陸續續地來到燕京,住進了指定的招待所裡。

“紫龍,古樺!”

方言收到消息,立馬騎車而來。

“岩子!”

見他推門而入,蔣紫龍和古樺又驚又喜。

三人寒暄敘舊,彼此之間聊了聊自己的近況,一個個滿麵紅光,顯然過得都很滋潤。

“如果以後有全國優秀長篇獎的話,而且我來當評委,我一定投《潛伏》一票。”

古樺笑嗬嗬地給方言倒上水。

“這個我讚成!”

蔣紫龍說:“剛看《潛伏》那會兒,簡直走火入魔,眼睛一點都挪不開,哪怕倒杯水,或者上個廁所,回來以後情節都會接不上。”

“這充分說明岩子對《潛伏》的故事結構設置有多麼地精巧,特彆是餘則成巧妙施展‘辦公室政zhi’,完成一個又一個潛伏任務。”

古樺道:“這種思路可是前所未有啊!”

“彆光說我,你們也不賴。”

方言笑道:“我要是評委,紫龍的《鍋碗瓢盆交響曲》,投一票,老古的《爬滿青藤的木屋》,投一票,不過這個第一嘛……”

話鋒一轉,“還得是《大秦之裂變》!”

蔣紫龍打趣道:“岩子你可夠貪的,我們倆一人就一個獎,你一人還想占兩個。”

“哈哈哈!”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笑起來。

而後,方言問到這回的創作任務。

蔣紫龍準備寫機械領域,在當專業作家之前,可是做到了津門重型機器廠車間副主任。

機械這塊,熟門熟路。

“我準備往林區的方向寫。”古樺說。

“是不是和你那篇《爬滿青藤的木屋》一樣,也要寫林業工人?”

方言找他約稿,約到的就是這一篇。

古樺點頭,“對,我在五嶺山林區做了很長時間的深入調查,打算為這群在深山老林裡的伐木工創作,讓更多的讀者關注他們。”

蔣紫龍道:“說完我們的,岩子,該說說你的了,你打算寫哪個領域呢?”

方言回答:“我還沒有想好,可能會在鐵路和郵電之間二選一吧。”

“岩子這個人,是每每一開始都沒想好,可一旦想好了,往往就能寫出驚人之作!”

古樺投去讚許的目光。

蔣紫龍道:“老古這話說得在理!”

“也得虧離截稿日還早,可以慢慢琢磨。”

方言喝了口水。

“好作品都是磨出來的。”古樺寬慰道。

方言說:“對了,伱們的打算發表在……”

“岩子還是忘不了老本行,又惦記上稿子了,不過這一回,你可要晚了,我們的稿子已經被各自的省作協、文聯給盯上了。”

蔣紫龍搖頭失笑道。

“不談這個了,我們好不容易聚一次。”

古樺看了眼蔣紫龍,又望了下方言:“岩子,你是不是該儘一儘地主之誼啊?”

方言說:“我來的時候就想好了,咱們買上好菜買上好酒,然後去鐵生家,怎麼樣?”

“鐵生家?!”

古樺和蔣紫龍互看一眼,“這個主意好!”

………………

雍和宮大街26號。

大雜院的進門處圍著一個小院,裡麵有兩間不大的北房,以及一間自建的小廚房。

石鐵生住在左邊一間小平房,此時,從屋裡傳出鄧麗筠的歌聲,婉轉悠揚。

“記得小時候,媽媽教我唱歌。”

“沒有美麗的旋律,也沒有跳動的音符,卻有媽媽的愛心和關懷。”

“我把它藏在心窩,直到永遠永遠。”

“直到我老了的時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