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方言要在杭城逗留一段時間,馬耘毛遂自薦要當向導,馬來琺也替兒子說情。
就算不念在人生地不熟需要導遊,方言也不好再三推辭馬來琺父子的一片熱情。
主要想通過他們,進行陸元熾交代的任務,摸一摸江浙文壇的底,於是“欣然”接受。
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
借著參觀西湖十景的工夫,從馬耘嘴裡知道了江浙文學界,尤其是杭城主流的期刊。
馬不停蹄地造訪了《西湖》、《江南》、《江浙文藝》幾家文學期刊的編輯部,一探究竟。
結果大失所望,浙軍這股文壇新軍,無論是規模上,還是能力上,現在都過於弱小。
至於餘樺,我到杭城了,你人呢!
無論怎麼找,哪怕是用招待所的電話,聯係上海鹽的文化館,依然是查無此人。
估計還在診所裡拔牙,沒有正式出道。
沒有能堪大用的青年作家可以挖掘,或許要等到餘樺、麥加他們崛起,浙軍才能雄起。
公事處理到這裡,該忙自己的私事了。
方言帶著韓躍民,馬耘也跟了過去,在離開杭城之前,到紅太陽市場,給家人買點禮物。
武林廣場,前身是紅太陽廣場。
78年改的名字,以武林門而得名,此時還沒有音樂噴泉,也沒有三少女雕像。
隻有一個熱鬨嘈雜的紅太陽市場,坐落在江浙展覽館的北側,82年擴建升級,成立環北小商品市場,對外營業,紅極一時。
但現在,隻是一個個拚接起來的簡易攤位,個體戶為主的小商小販,沿街叫賣。
服裝大部分是從廈鷺石獅,或者羊城等地進貨,款式新潮,價格低廉,但利潤很高。
“怎麼樣,韓哥?”
方言看著眼前的一切,跟記憶中的場景大不一樣,陌生中透著一股熟悉,不禁懷念。
“大開眼界,大開眼界。”
韓躍民左看看,右看看,攤上的東西可比四九城的豐富太多了,簡直能看花了眼。
特彆是燕京一褲難求的牛仔褲,在這裡多如牛毛!
“方老師,您要買什麼樣的禮物?”
馬耘來過紅太陽市場幾回,還算熟悉。
“牛仔褲。”
方言離京之前,問了小妹的尺碼。
“你們跟我來。”
馬耘把他們帶去自己光顧過的攤子。
韓躍民掃向一個個地攤,放眼望去,都是牛仔褲、喇叭褲,兩眼圓瞪,蠢蠢欲動。
恨不得馬上把身上的錢統統花光。
”岩子,咱們趕緊買吧。”
“韓哥,先彆急。”
方言低聲地解釋牛仔褲裡的門道,“這些勞動布做的蹩腳貨,等逛完了再買不遲。”
“對對對,要賣就賣好的,既賺了錢,又賺了口碑,這攤子的生意才能做得持久。”
韓躍民細細地琢磨了一番。
“韓哥,悟性高啊!”
方言不禁意外,豎起大拇指。
就在此時,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萬寶路的廣告看過嗎?裡頭騎馬的牛仔穿的牛仔褲,顏色才是正的,就是我們這種藍,而且我們是石磨牛仔褲,二十六塊一條,一萬年不褪色!正宗石獅貨!”
“走,我們過去看看。”
方言聞聲而去,就見女人梳著乾練的短發,嗓門大得連男人都自愧不如,吆喝叫賣攤上的牛仔褲、電子表等商品,帶著點口音。
“看看,要買點什麼?”
“這塊紅葉牌手表多少錢?”
“100元整。”
女人看他儀表堂堂,立馬熱情地推銷起來:“這種日本鐵力士,男女都是110元……”
“瑞士梅花表,85塊貴了點。”
方言道:“70塊怎麼樣?”
“怎麼可能賣70!這麼賣我可就賠大了!”
韓躍民和馬耘看著兩人討價還價。
“小馬,你帶著韓哥,去其他攤上看看。”
方言支走兩人,壓低聲音說:“溫甌的林家院市場隻賣60吧。”
“你也去過林家院?”女人詫異不已。
“這些貨應該都是從林家院裡進的吧?”
方言瞄了眼攤上的商品,心裡就有了數。
這年頭,不隻是粵東、閩建很活躍。
溫甌也很活躍,舥艚、蘆浦一些漁民合夥,利用漁船,在海上從香江、寶島商販換購手表、錄音機、錄音帶,甚至是滌綸針織布等日用工業品,然後在舥艚、錢庫半公開出售。
發展到後來,連電動縫紉機、電視機、洗衣機都賣。
杭城、寧甬等地區,都會來此進貨。
而生意最火爆的就是林家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