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我隻是病了,不是死了(1 / 2)

《大秦之裂變》引發的爭議和轟動,遠遠超乎了方言的預料,從蘇雅那裡得來的消息。

單單在燕京大學裡,各大院係、各大專業的學生,緊緊圍繞著《大秦之裂變》,展開一輪又一輪的辯論和討論,本來就熱鬨的未名湖畔,這下子,更加熱鬨,更加喧嘩。

“秦律嚴苛酷曆,弱民強國,秦國徭役繁重,思想控製,這些都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但是前幾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來看,秦法似乎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慘無人道,還是有人性化的一麵,比如《秦律·司空》就規定,有罪被判處罰款的人,或欠官府債務無力償還的,以徭役抵債的,每勞動一天折八錢,如果需要由官府提供食物的,每勞動一天抵六錢。”

“………”

聽到一群人在討論商君書和秦法,白若雪一猜就能猜到是法律係的學生。

《大秦之裂變》不僅僅論改革精神,論國際形勢,也通過商鞅跟慎到和申不害的爭論,討論“法治”,恰恰去年年初,剛好提出“yi法治guo”的理念,就這麼巧合地撞上了。

“司馬遷在《史記》裡說,‘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這樣的一個殘忍沒有恩德、靠變法取悅秦孝公的人,怎麼能給他平反呢!”

“沒錯,而且更不該給暴秦暴政平反!”

“可是以當時秦國麵對的局勢,不改革,不變法,不圖強,就滅亡,除了商鞅之法,還有其他救國圖強的辦法嗎?”

“‘王道’、‘無為’,方言已經在裡寫的明明白白,這些都不能讓秦國強大!”

“………”

看著引經據典的一幫人,白若雪立刻就能斷定這是曆史係的學生。

而中文係這邊,除了商鞅變法、暴秦平反等話題,還有對《大秦之裂變》作為曆史文學的嚴謹性,作為改革文學的先鋒性,以及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來了個全方麵的討論。

“大家靜一靜!都靜一靜!”

駱一鶴和蘇雅站在人群中間,把報紙攤開,“今天的《文藝報》上有重要的評論!”

“是不是又是對《大秦之裂變》的批評?”

“還是對方老師的批評?”

“肯定是,這些天,我沒少在《文藝報》、《華夏青年報》這些報紙上看到批評,就從來沒見到一篇寫《大秦之裂變》的好話。”

“………”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駱一鶴大喊了一聲,“巧了,這就是第一篇!而且是沈雁氷先生親自對《大秦之裂變》做出的好評!”

“什麼?!”

頃刻間,一片嘩然。

文林大宗師竟然對方言給出了好評!

“大家不要急,我現在就來念一念。”

望著蘇雅清清嗓子,白若雪靜靜聽著。

“這不是一部史學讀本,而是曆史文學。”

“《大秦之裂變》更接近於古典時代的史學著作,像希羅多德的《曆史》一類的‘史書’……”

“《曆史》和《資治通鑒》的寫作,都不僅僅是追求曆史的真實,更是為了傳達現世的政治訓誡,在那裡,曆史和虛構總是難以分辨地交織在一起,探究真實的意圖才更重要。”

“這種真實意圖,都有著強烈的現實依照,《大秦之裂變》也是一樣,那就是從商鞅變法中看改革,從秦國崛起中看發展,從戰國爭霸中,看如今的全球態勢!”

這篇評論一出,立刻在燕園爆發大地震。

畢竟,這可是正麵評論。

而且是沈雁氷給出的正麵評論!

學生們奔走相告,一傳十,十傳百,以至於想成立一個訪問團登門拜訪方言。

甚至連中文係、曆史係等專業的老師也卷入其中,把《大秦之裂變》的關注推上一個新高度。

校園尚且如此,社會各界就更激烈,文學界、史學界,甚至理論界,對《大秦之裂變》,或支持,或反對,或稱讚,或批評。

如果這時候有微博、抖音、快手,方言至少在熱搜榜上掛上一周,而且天天都是頭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