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光年臨了的啞謎,讓方言胡思亂想。
但眼下,主事的王朦和周雁茹都不在家。
因為《燕京文學》7月和9月兩期的“反思文學”專題辦得出彩,特彆是《芙蓉鎮》,在全國引發轟動,被邀請到各地參加座談會。
整個反思文學思潮,進入了新高潮。
本來也有方言的份兒,但自己忙著完成《大秦之裂變》,隻能統統推掉,閉關創作。
現在要做的,就是等!
方言也不是乾等他們回來,在季秀英等人的指導下,把加入燕京作協的書麵申請寫好。
隻有先加入了燕京作協,才能由會員推薦,經委員會審議,成為全國作協的一員。
方言來到樓下,把申請信投到郵箱。
就見門房的秦大爺捧著大飯缸,旋轉著收音機的旋鈕,調到了中yang廣播電台。
聲音一響,就知道是“新聞和報紙摘要”。
“大爺,聽新聞呐?”
“隨便聽聽解悶,現在沒什麼好節目。”
“等到晚上就好了。”
“那可不,今晚有袁闊城的《三國》。”
“是嘛!”
方言閒聊了幾句,這年頭的電台晚上有有長篇連續廣播,比如劉蘭方的《楊家將》、《嶽飛傳》,單田方的《七俠五義》……
基本上一家人圍著收音機,邊聽邊吃飯。
唯一的毛病就是每到引人入勝的時候,就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氣得差點想把收音機、飯碗給砸了。
“咱們這裡的收音機,能收到遼東台嗎?”
方言記起了前不久遼東廣播電台打來的電話,《暗戰》的廣播劇,就在這幾天開播。
“我這個話匣子,肯定不行。”
秦大爺搖了搖頭。
“為什麼呢?我記得以前好像晚上能收到好多外省的電台。”方言疑惑不解。
“那是七零年的事,現在是八零年。”
秦大爺幽幽說全國電台的數量,這些年增加的太多了,同一個頻率點,有很多電台,有強台的乾擾,弱信號的電台自然就收不到了。
現在的中yang廣播電台、省台都采用接力式,在各市設立發射塔,用來接收遠台。
“看來得試試在天線上下功夫了。”
方言摸摸下巴,上輩子自己也算無線電愛好者,從電子商店淘一堆二極管、三極管、喇叭、磁棒、可變電容、電阻之類的元器件。
接著,按當時風靡的《無線電》雜誌上刊登的收音機電路圖,組裝出收音機就往外賣。
私人訂製的,還得加錢!
“犯不著,有台紅燈、凱歌牌收音機,沒準就可以。”秦大爺擺了擺手。
方言不免驚喜,他們家的就是紅燈牌。
就在《暗戰》廣播劇開播的當天,好巧不巧,就是燕京一年一度的“冬貯大白菜”戰役。
一到了10月底、11月初,就能在夜裡看到路上竄出一輛輛運菜的卡車,到了大白天,街上立馬冒出一座座“白菜山”。
這可是廣大北方地區冬春兩季的當家菜!
同樣,也是農民換得現錢的大宗收成。
由於數量大、時間短、氣溫多變,必須快購快銷,讓農民少受損失,每年都會成立一個會戰指揮部,上上下下,全部動員起來。
包括方言所在的胡同,整個南鑼鼓巷的人,不是去當義工幫忙,就是排隊買白菜。
除了西單菜市場等大型商場,一般商店會在門前搭起棚,一時間,滿大街都是一條條買白菜的隊伍,一個人負責買,家人們負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