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倭國局勢(2 / 2)

直到一個天賜良機終於出現,那就是廢立將軍操控幕府的一代梟雄細川政元,竟然被其家臣香西元長給暗中謀殺了!

其殺人的理由,是關於原本作為嫡子迎來的細川澄之,和細川一族完全無關的細川澄之繼承一族的反對論根深蒂固,細川政元自己也逐漸後悔,導致了迎來細川家庶流的細川澄元作為新的嫡子。

但是輔佐細川澄之的細川元長因此權力掃地,輔佐細川澄元的三好之長在細川家的權勢卻強大了,而且細川之長還介入起讚岐國的政治,導致讚岐出身的細川元長十分憎恨細川政元,另外細川政元的多問題的傾向也使細川元長對將來不安,這些因素都成為香西元長想擁立細川澄之、自己當權的推手,暗殺事件隨之發生。

細川政元遭到暗殺,細川氏陷入內訌(永正錯亂),大內義興和足利義材立刻就意識到這是個反攻京都的大好機會,所以二人立刻聯合中國地方和九州的大名進軍京都,並得到細川高國等人的支持,率領大軍殺向了京都所在地。

也就是說,此刻的倭國徹底陷入了內戰之中,而且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個家夥還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一眾將領看過情報之後,都是神情古怪。

這事兒吧……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你說那大內義興是個人物吧,結果他偏偏帶著馬永和鄧伯顏的戰兵一起去了,所以這最後真正掌控倭國京都之人,那還真是不太好說了。

你說是他個蠢貨吧,人家知隱忍懂大局,一直都在暗中積蓄實力等待機會,隻等機會一到立刻就選擇了出手,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說一千道一萬,恐怕連大內義興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早有防備的兩千大明戰兵,會徹底粉碎掉他的宏圖霸業!

“侯爺,當立刻出兵!”

湯木沉聲道:“倭國內戰才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一旦那大內義興徹底掌控了京都,到時候可是個不小的麻煩。”

這句話說得很直白,也很簡單。

現在倭國內戰,前代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材率領大軍反攻京都,進攻現在的幕府足利義澄,其結果就是倭國地方大名要麼選擇加入戰爭,要麼選擇按兵不動坐觀局勢。

換句話說,現在的倭國是陷入了內戰無序狀態,這對明軍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機會。

如若繼續拖延下去,等到大內義興殺入了京都,支持那足利義材複辟再次成為幕府將軍,然後以幕府之名統管天下,明軍這個時候再進攻倭國,難度上升得不隻一星半點。

這些道理,湯昊自然也明白,所以他立刻下令出海,直奔倭國而去。

從濟州島到倭國,其實路程並不算遠。

湯昊這麼急切的原因,除了湯木的分析之外,他更擔心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千將士的安危。

大內義興這種梟雄人物,一旦真正殺入了京都,擁立足利義材重新複辟成為幕府將軍,那麼這個家夥的下一步,絕對就是對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千戰兵動手了!

大內義興是想做那細川政元,想將足利義材變成傀儡,廢立將軍操縱幕府,成為倭國的無冕之主!

那麼,一旦到了那個時候,馬永和鄧伯顏率領的兩千精銳戰兵,就會成為大內義興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因為他們會成為大內義興踏出那最後一步的阻礙,除非將這個阻礙給徹底抹除了!

就算馬永和鄧伯顏選擇支持足利義材,與大內義興分庭抗禮,但是問題在於足利義材就是個廢物點心。

湯昊依稀記得,曆史上這足利義材和大內義興也確實趁著細川政元被暗殺,而立刻舉兵殺入京都,重新坐上了幕府將軍的位置。

然而坐上將軍位後,足利義稙不得不任命細川高國、大內義興為管領代,並以大內義興為軍事支持。

可惜由於足利義稙有很強的親政傾向,簡單來說就是不願意始終做個傀儡將軍,幕府大權被細川高國和大內義興所掌控,暗中小動作不少,由於與細川氏、大內氏、畠山氏等家族的對立,足利義稙再次逃往甲賀,並在當地生了病,又成了喪家之犬。

足利義稙再次出奔,到達和泉國的堺,由於同月將舉行後柏原天皇即位儀式,將軍的出奔可能會使即位儀式推遲,因此天皇大怒,在沒有將軍參加的情況下照常舉行了即位儀式,命令細川高國擔任警備事務。

在後柏原天皇的同意下,細川高國擁立足利義澄的兒子足利義晴為新任將軍,而足利義稙失去了朝廷的支持和信賴,逃亡淡路再次舉兵試圖討伐高國重新振作,結果卻戰敗了,最後黯然病逝。

所以不管怎麼看,這足利義稙就是個廢物中的廢物,兩次廢立成為幕府將軍,卻兩次淪為傀儡受他人操縱,卻又不甘心做個傀儡,又被逼得開啟逃亡,活脫脫廢物一個。

馬永和鄧伯顏若是選擇支持這足利義稙,那麼問題可就麻煩了,他們恐怕不是大內義興的對手,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這兩千戰兵可都是初代精銳,湯昊親自培養訓練出來的精銳驍勇,可不能就這樣折在了倭國。

再有馬永和鄧伯顏這兩個家夥,也都是可造之材,更加不能就這麼折了。

船隊一路航行,於三日後抵達了對馬島。

這座昔日三島倭寇盤踞之地,此刻已經變成了人間煉獄。

上次湯昊率軍屠戮之後,還將所有屍體全部堆積在一起鑄成京觀,直到今日還矗立在原地,隻是顯得有些惡心罷了。

看來這些倭人也確實是被殺破了膽子,連收斂屍體遺骨的勇氣都沒有,更加沒有繼續出海劫掠大明朝鮮的勇氣了。

“這些倭寇還真是廢物啊!”

湯木忍不住嘲諷道:“過去這麼久了,連這屍體都不收斂一下嗎?任由其腐爛發臭?”

“嗬嗬。”湯昊冷笑了一聲,“倭人是出了名的天性卑劣!”

“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向強者獻上膝蓋,向弱者露出獠牙!”

“就比如當年為了幫助百濟戰勝,倭國不僅援助了百濟大量的戰備軍資,甚至還派出了一百七十艘艦船協助百濟征戰,這種行為無疑是在挑釁盛唐,結果就是那場大名鼎鼎的白江之戰,唐軍左右夾船繞戰,巧施包抄合擊之術,致倭軍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回旋。”

“倭國派往百濟增援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與此同時,百濟政權也宣告終結,存在近七百餘年的高句麗政權也隨之滅亡,唐朝重新確立了其在朝鮮半島上的宗主國地位,並同時稱霸整個東亞。”

“倭國這一戰被盛唐打怕了之後,認識到了盛唐的強大,所以立刻轉變態度放低姿態,向唐朝開始派遣使者,重新恢複自隋末以來幾近斷絕的使節團,這便是倭國遣唐使的由來!”

“這些遣唐使自然是帶著目的來大唐的,他們瘋狂學習大唐的文化,學習大唐的軍事,學習大唐的技術,學習大唐的一切,然後再將這些文化技術帶回到倭國,以此發展自己。”

“然後到了元朝忽必烈時期,他們靠著台風的幫助打贏了忽必烈的遠征之戰,所以覺得自己又行了,覺得倭國是有天神庇佑,因此才會在明初的時候對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不敬,對我大明一再挑釁有加,甚至還偽裝成倭寇肆意劫掠朝鮮大明沿海地區!”

“說得直白一點,這些倭人骨子裡都是些賤骨頭,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不慕教化,不知禮義廉恥……都是些披著人皮的畜生禽獸!”

話音一落,全場皆寂。

包括湯木和左一刀在內,所有將士全都膽戰心驚地看著湯昊。

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中山侯爺如此評價一個種族,那言語之間的憎惡和仇恨絲毫不加掩飾,甚至都快要凝練成實質的殺氣了!

這是……什麼情況?

侯爺為何對倭人如此痛恨?

眾人驚懼不安,但也不好多問什麼。

他們隻是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場遠征倭國的戰爭,將會無比血腥且殘忍!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