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蕭瑞外放(二更)(1 / 2)

無論季平如何解釋保證,胡翠嘴上說著相信她,但對於送走聽雪一事,卻堅決不鬆口。兩人因此,爆發了成親以來最大的爭執。最後季平在她隱忍委屈的淚光下,終究妥協了。

他默認了聽雪的存在,卻沒去過她的房間。

胡翠一心鑽死胡同,勸了他好多次,他聽得多了也煩。本來每天操練就已經夠辛苦,回到家後卻還要麵對看似賢惠大度卻偏執強硬的妻子。再解釋多次無果後,他乾脆沉默,自己搬去了書房。他再沒提過送走聽雪,因為他發現,妻子現在更看重的,是她在旁人眼裡的形象。他送走一個聽雪,她還會給他找來第二個。

季平覺得,或許帶聽雪回來那天,他就錯了。

又或者,他不該來京城,不該考武舉。如果他們繼續呆在延城那個小地方,幫著堂妹管理火鍋店,一家人過著平淡安穩的日子。沒有猜疑,沒有誤會。上慈下孝,夫妻和睦。

可男兒在世,既有機遇,就該努力上進,將來封妻蔭子。

他於讀書上沒太多天分,無法入仕為官。好不容易,通過堂妹牽線,得了貴人青眼,遞給了他一根橄欖枝,他接住了,就不能辜負。

其實妻子的變化,他早有察覺。

四年前,北狄來犯,他就想從軍,妻子哭著不許。那是兩人第一次爭執,最後他妥協了。母親也和他說過,讓他多關心關心妻子。他走得太快,而她,已跟不上他的腳步。

他也想,也試圖與她溝通,可徒勞無功。

她給自己上了一道枷鎖,鑰匙被她封印,沒有人能打開。

兩人之間隔閡已生。

如今唯有期待時間能漸漸將其淡化磨平。

除此以外,彆無他法。

**

蕭雯出閣前,蕭瑞先娶妻,婚期在四月二十六,和陸五郎隻相隔了半個月餘。他是蕭府嫡長子,又是皇後嫡親侄兒,婚禮自是盛大。

不少達官貴人前來道賀,鑼鼓喧囂,炮竹震耳。

他才十八歲,容貌尚且還有些稚嫩,眉間卻不改英氣,做了禁軍後,越發沉穩。

季菀聽母親說起,蕭瑞成親後就要外放為駐軍。他還年輕,胸懷大誌,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馳騁沙場,為國效力。不願一輩子窩在京城這個富貴窩裡,拿著俸祿做個富貴閒人。

將部分禁軍調去地方為駐軍,是陸非離上奏所獻。

上次和太子北上賑災,他發現駐軍安於現狀,懈怠憊懶,戰鬥力低微。更有些整日裡隻懂得享受,不思職責。雖說除了邊境駐軍,各地守軍不會調去抗敵。可既作為地方守軍,就得護一方百姓安寧,怎可如此散漫?各地調撥一小隊禁軍,換掉一部分屍位素餐之人,加強鞏固地方軍力。以後若有戰爭,還能及時就近支援。

立了功,就有機會升職。

兒子有此誌向,蕭時自不會反對,給樞密使寫了封信,便就此敲定。

蕭老夫人倒是十分不舍,又擔心孫子離家在外,吃苦受累,嘮叨過好幾次。不過說歸說,她不會阻撓孫子的前程。

作為親妹妹的蕭雯,擔憂不舍之情更甚,席間都眉目帶愁。季菀看見了,安慰道:“放心吧,阿瑞曾在北地軍營曆練過,不是什麼都不懂的驕矜公子哥兒。而且他可是堂堂國舅爺的兒子,沒人敢慢待他。隻不過就是換個地方而已。也就是離家在外,難免倍思親。”

如今還隻是做守軍而已,沒有參與戰爭,不然蕭老夫人和蕭雯得更揪心。

“嗯。”

蕭雯眉間愁緒散了些,“我都知道,就是舍不得。”

她就這麼一個嫡親哥哥。離家外放,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回來的,年節下也隻能靠著書信寄托。

“而且,嫂嫂這才剛過門,馬上就要隨哥哥去北方。她是世家貴女,怕是和我一樣,從小沒怎麼出過遠門。離開京城,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也不知道能不能習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