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以權謀私,強搶民女(一更)(2 / 2)

何夫人說到此,語氣恨恨。

“我那侄女當時不過十三歲,隻因我嫂子病重之時上山求佛,被人窺視,才招來這橫禍。我公公也正是因此事,得罪了岑家,才不得已辭官,避於蘭桂鎮。”

恃強淩弱,強搶民女。

果然是權貴們最熱衷的事。

一個小小的縣令,卻能靠著家族,在這貧瘠之地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本來我們想過狀告,這北地出身世家的官僚不少,實在不行就告到京城。可是那岑弘光,與武陽伯頗有交情。我們的狀紙,甚至都出不了延城,如何上京?況且女兒家的名聲何其重要,我侄女兒已入岑府,便是逃出生天,也隻能絞了頭發做姑子。我嫂嫂因此事病情加重,沒多久便去了。我那侄兒,倒是從此改過自新,安安心心的讀書,以圖日後考取功名。這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

何夫人語氣裡有恨,有心酸,也有無奈。

“前日裡我侄女兒卻突然派人捎來信件,說她無意聽到岑弘光與武陽伯密談,要阻攔前線軍需糧草,栽贓安國公府一個貪墨軍需之罪,故而特來相告。”

朝廷每年給各地駐軍都提供了一定的軍資,行軍打仗之時更多。

這次和北狄之戰也不知會打多久,若戰時拉長,必糧草不足,後續就得朝廷補給。一路運行,過北地諸縣,最終才抵達前線。青林縣,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岑弘光和武陽伯聯手故意扣下軍糧,致使前方戰士無糧而軍心紊亂,必吃敗仗。而遠在京城的皇上,正陷入內憂外患的焦躁中,再加上陸家的政敵必會火上澆油,明德帝恐無心調查真相。一道聖旨下來,陸家必遭滅頂之災。

真狠!

季菀暗自咬牙。

自從知道岑弘光的出身後,她就毫不懷疑他會和武陽伯狼狽為奸。當年謝府內院之中那場陰謀算計,讓周家折了兩個嫡女,永昌侯府折了個嫡子,也算是兩相抵消。可十多年後,周氏再次回京,且入了蕭府做貴婦人。然岑弘光,因庸碌無為,讓永昌侯府找不到機會將他調回京城。

這個仇,就結下了。

她嫁了陸非離,陸家也成了她們母女的依靠,所以岑弘光理所當然的遷怒了陸家。多年積怨,在武陽伯找上門來的時候,爆發了。

這些敗類!

“夫人的來意,我明白了。”她正色道:“岑家這般以權謀私為禍百姓乃至邊境將領,必遭報應,屆時汪姑娘也能逃出生天。”

這是承諾。

既知岑弘光與武陽伯的陰謀,安國公府又豈會讓這兩人得逞?

何夫人起身,誠摯道:“多謝世子夫人。”

送走何夫人後,季菀便給陸非離寫了信,讓府中侍衛快馬加鞭的送去前線。

“三郎,你殺了風博,武陽侯必將怨恨在心,恐會事後報複。”

斬殺武陽伯之子後,陸四爺便如是對侄兒說。

陸非離神色淡然,“我就怕他不報複。”

陸四爺滿目疑惑,“此話何意?”

安國公陸昌為弟弟解惑,“風家這幾代已漸至沒落,宗親大多都走文官路子,卻也都不成器。武陽伯一心想要光耀門楣,繼承先祖風骨,卻平庸無能,其子與他一樣誌大才疏。風家白擔著爵位,享著朝廷給的俸祿,卻整日想著歪門邪道,走捷徑,不思進取,還將他那個酒囊飯袋的兒子塞進軍中,險些釀成大禍。這等蛀蟲,早該拔除。”

陸非離接過話,“大燕開國將領封侯拜將的,到今日所剩無幾,卻大多已無先祖遺誌,隻顧奢侈享樂。仗勢欺人,以權謀私者不計其數。子不教父子過,風博養成那個德行,在我軍中屢犯軍規,還不思悔改,說到底也是其父之過。我沒上奏陛下追究武陽伯教養不善之責已是仁慈,他若執迷不悟,我也不介意幫皇上鏟除風家這一毒瘤,還我朝清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