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快步地走了過來,從一側虎衛提前準備的托盤中拿起乾淨的毛巾遞到了李基的手邊之餘,道。
“難得老師生出興致指點劍技,我又怎好出現壞了老師與諸葛師兄的興致。”
李基接過毛巾擦了擦汗,莫名地從中讀出了一絲似乎恰到好處的羨慕之情。
畢竟,過往李基到書院中真正授課的機會都不多,更彆說這般一對一指點劍技。
李基本身的劍技算不上什麼頂尖,但這種偏愛卻是令司馬懿都不免得有些吃味。
因此,司馬懿說出如此這麼一番話,既是為了故意表現出是個懂事且受了委屈的弟子,但也不免得當真夾擊著一分嫉妒。
“因材施教,方可為參天之樹。”
李基半是安撫,半是敲打地答了一句,然後便與司馬懿在院子裡散著步,聽著司馬懿的彙報。
豫州黃巾看似一切的功勞都是甘寧,實則隱於幕後的司馬懿才是一切的推手。
除了甘寧每次攻城都帶往城下誘使青壯倒戈的百姓,都是司馬懿調查且精挑出來的。
甚至,如此龐大的黃巾能夠一直井井有條地維持糧草輜重,也全賴著司馬懿暗中的協調。
若論功勞,司馬懿怕是還在甘寧之上。
而無論是從錦衣司收集的情報,還是司馬懿親敘的彙報,都能明顯看到司馬懿在整個過程中肉眼可見的成長。
“不錯,懿兒此次的功勞之大,當賞。”
李基開口認可著司馬懿的能力。
心性如何暫且不提,但司馬懿的能力確實是毋庸置疑的。
怕是世人如何都想不到,看似巧合形成的豫州黃巾,實則背後的推手會是如此一個未及冠的少年。
“隻是懿兒的年歲尚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是現在就讓懿兒及冠出仕,未免也太早了些許……”
李基那悠悠的話語,令司馬懿原本顯得激動的神色為之一僵。
隻是,還不等司馬懿的心中湧出什麼情緒,李基的話語一轉,問道。
“懿兒,你覺得那錦衣司如何?”
司馬懿一怔,猛然意識到了什麼,但還是下意識地隱藏情緒,沉吟了一下答道。
“可堪人之耳目,可與雄兵十萬相提並論。”
聽到司馬懿的評價,李基的臉上不禁多了幾分笑容。
畢竟隨著桃園眾的孩童們長大,再兼之糜氏商會的龐大人脈以及劉備手中的錢糧,讓錦衣司在亂世之中的擴張速度相當的快。
這十年間,錦衣司已然真正到了能夠在大漢每個郡縣都有耳目的地步。
或許事無巨細不太現實,但對於各地發生的大事要事所知曉的速度,已然遠超其餘諸侯世家。
且隨著錦衣司不斷的發展,內部的體係也漸漸趨於完善。
當然,由於當前錦衣司的主要職責還是收集情報,並不指望通過錦衣司能刺殺被重重保護的要員。
因此,李基參考著明朝錦衣衛所形成的架構相對簡略了不少,僅設指揮使、指揮同知、州撫使、總旗、小旗五個等級。
不過縱使如此,作為指揮使的夏侯博依然漸漸感到吃力,在壽春也是每日忙碌得不可開交,走不開哪怕一步。
而司馬懿在推動豫州黃巾形成的期間,李基便給了司馬懿負責一州錦衣司調動的州撫使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