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並非是什麼苛刻的主公,也深知孤軍深入本就是風險極高的事情,一萬兵力能否攻下郯縣無疑是個未知數。
相對比一個郯縣,劉備看重的是魏延與龐統這兩個可造之材。
因此,劉備溫聲地開口道。
“軍令狀便免了。文長能攻下郯縣最好,即便攻不下郯縣能短暫地斷了曹軍糧道,吸引部分曹軍不得不回援郯縣也是大功一件。”
“倘若事不可為,文長當以保全自身為上,萬勿勉強。”
“不然失文長一將,於備而言,無異於痛失一條臂膀。”
若論拉攏人心的手段,劉備比之劉表何止是勝了一籌,這三言兩語間,便儘得了魏延的心,讓魏延恨不得當場為劉備死戰。
本來是騎著馬一邊趕路一邊聽令的魏延,忍不住翻身下馬,跪拜於地,大呼。
“延,願為主公效死。”
劉備也是連忙下馬親自將魏延扶了起來,又自然無比地為魏延拂塵之餘,道。
“那備便等著為文長慶功的那一日。”
“是,主公。”魏延目光灼灼地朗聲應道。
旋即,劉備向著李基問道。
“子坤可有什麼需要交代的?”
“確有數言。”
李基應了一句,也翻身下馬,與魏延、龐統走到了大軍行軍路線的一旁,然後開口道。
“文長可知我為何向主公推舉你領兵前去郯縣?”
魏延微微一怔後,連忙行禮道謝。“延必不敢忘都督的舉薦之恩,今後都督但有所需,延……”
“停停停!”
李基沒好氣地打斷了魏延接下來的發言。
魏延這個人,軍事上方方麵麵的能力都相當不錯,就是明明政治水準就那樣,但滿腦子都想著進步與拉幫結派。
且不說李基舉薦魏延完全不是為了拉幫結派,更重要的是,魏延完全看不清李基壓根就沒有拉幫結派的必要。
李基想要拉幫結派的話,頭號交椅說不得就是劉備本人,這麼一來拉幫結派又有什麼必要,將魏延拉進來又能乾什麼?
“說了多少次了,你能記著舉薦的情義,我很開心,但是你身為一名武將,將精力放在拉幫結派上,讓我甚是不喜。”
李基低聲地嗬斥了一句,嚇得魏延連連稱是。
在李基看來,如宋朝那般文官指揮武將打仗是大忌,可反過來武將參政拉幫結派,那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趙匡胤是怎麼黃袍加身的?
朱元璋又為何要在暮年殺得淮西勳貴人頭滾滾?
所以,李基一直有意無意地在推行著文武分立,即便是如今前往荊州坐鎮的關羽,實則也並不能插手荊州政務。
即便是李基也一直有意在非戰時將兵權交還回去,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劉備那是真硬塞的,讓李基隻得倍感無奈地一直掛著大都督之名成為一個特例。
不過除了李基外,整個劉備集團內部的文武分工是相當明顯的,武將不得插手政務,文臣也沒有機會染指兵權。
此次李基提出的參謀團,也是為了維持這個平衡的方案之一。
而被李基這麼嗬斥了一句,卻是嚇得魏延汗如雨下。
李基不是第一次提點魏延,但魏延過去都是下意識地以為李基在故作矜持罷了。
直至此刻,魏延才是真的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