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要讓劉備選擇眼睜睜地看著亂世持續,自己則是獨善其身地靜待天時,心中不免生出不甘。
身為漢室宗親,自該拔三尺劍早日平定亂世,複興大漢才是。
而李基的神色,此刻也多出了流露出幾分遲疑。
局勢變化至此,也正應了一句“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眼下二袁呈現聯合之勢,儘顯四世三公袁氏底蘊與影響力,不免得會一時反壓了劉備的勢頭。
蓄勢待時,無疑會是一個好方針。
眼下劉備兼有荊揚二州,一時強行北伐中原有些勉強,但守土卻是綽綽有餘。
隻待中原群雄紛爭自起,順勢而為,自會有上好的北伐時機。
不過,李基知劉備不會甘心,甚至就連李基也同樣不甘心。
戰亂每多持續一年,大漢內耗所產生的損失就會節節攀升,於戰亂遭到波及的百姓也隻會更多。
而這頃刻之間,李基心中倒有了一個妙策,但……
劉備與李基相識相知多年,見李基的神色變化,當即就明白了什麼,追問道。
“子坤可是有妙策教我解此困境,但不便直言?”
“基,確有些許拙見。”李基答道。
劉備佯作惱怒地說道。“子坤又非不知備的為人,但說無妨便是了,無論所言是何,斷然不會怪罪子坤分毫。”
李基在心中暗歎了一聲。
正是因為清楚劉備的為人,李基對於是否要開口說出此策才會倍感為難。
不過此刻左右並無外人,劉李之間也無有什麼不可言之事,李基便開口道。
“二袁聯合,主公若想要北伐中原,當換一條路線為上。”
劉備聞言,目光在沙盤上一掃,看向與荊揚二州相鄰的州郡,不解地問道。“子坤之意,莫非是進蜀?”
眼下,川蜀之中劉璋兄弟還在內鬥,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片無主之地。
劉備若是此刻領兵進蜀,大義上倒也無甚問題。
不過,川蜀一地對於想要一統天下的雄主而言,最大的意義在於通過天府之國積攢錢糧。
可如今荊揚二州並不缺錢糧,費心費力地進攻川蜀,遠不如將這些精力放在直接北上中原。
所以,李基搖了搖頭,沉聲道。
“主公,眼下二袁取兗州,呂布占南陽,實則卻也是主公趁機拿下徐州的大好時機。”
“須知徐州與豫、兗、青三州接壤,得了徐州,便徹底打通了占據中原的通道。”
“主公無論是北進青州,或是西取兗州,甚至是夾擊豫州,都需要將徐州握在手中。”
“得徐州者,便可得中原。”
“而眼下袁術想取兗州,大可由他去。主公隻需留一部在壽春威脅汝南郡牽製袁術兵力,然後領兵直取徐州,將無人能阻擋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