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便意識到或許趙雲具備著某種敏銳的洞察力與直覺,所率的白馬義從也無須一味地類似於公孫瓚那般依賴騎射。
隻是,衝陣乃是凶險之事,稍有不慎就會深陷重圍難以脫離。
而這些孱弱無比的邪馬台國士卒,則是成了李基眼中拿來讓趙雲與白馬義從磨煉那種獨特衝陣戰法的“磨刀石”。
因此,趙雲真正的任務乃是……衝陣!
率領著白馬義從再一次衝陣,完善那自幽州之戰後已經多次演練的戰法。
趙雲的目光不斷在邪馬台國大軍的側翼遊弋,試圖根據著子坤先生所言的那種洞察力與直覺,尋找著最適宜衝陣的位置。
隻是,讓趙雲略微感到有些不安的卻是目光所及之處,似乎處處都是破綻。
尤其是隨著白馬義從儘情以著騎射攻擊邪馬台國士卒後,趙雲所能感覺到的破綻就更多了。
一時間,這反倒是讓趙雲猶豫了一下,不知該如何選擇最佳的線路,還是自己的感覺出錯了。
不過,僅僅隻是瞬息之間,趙雲也便做出了決斷,高聲道。
“眾將士,換槍,隨雲衝陣!”
與趙雲的忐忑謹慎相比,那二千白馬義從反倒是沒有一絲的猶豫與顧慮,將趙雲視作膽魄與方向,頃刻間就完成了陣型變化,以著最適宜衝鋒的鋒矢陣朝著邪馬台國的側翼紮了進去。
遠遠在山坡上眺望著的李基看到這一幕,神色略微有些緊張。
雖說對於趙雲的武力有著絕對的信任,但衝陣往往是重騎兵所該承擔的任務,以著輕騎衝陣無疑是相當冒險的事情。
隻是,在李基的預料之內又在情理之外的一幕發生了。
趙雲率領著白馬義從所過之處,大有一種勢如破竹的感覺,甚至速度都沒有出現明顯的銳減。
其中,不乏趙雲之勇無人能擋的因素,但其中更多的還是趙雲屢屢率領著白馬義從在衝陣過程中轉向,然後就仿佛是直擊了邪馬台國士卒的薄弱點一般,毫不費力就突破了過去。
與之相對的,在另一側率領著精銳騎兵的張飛則是顯得粗暴不堪。
憑借著絕對的武勇與威勢,張飛率領的精銳騎兵就跟鈍刀子割肉那樣,強行地削下一層又一層。
在一眾矮小的邪馬台國士卒麵前,張飛徹底詮釋了什麼叫做人高馬大,宛如坦克那樣率領著精銳騎兵在一眾邪馬台國士卒粗暴地橫衝直撞。
站在高處俯瞰的李基,明顯感覺在不到三刻鐘的時間裡,麵對著漢軍的三麵夾擊,且三麵均是潰敗式的不敵,士氣已然開始難以維持。
正麵推進,兩翼騷擾或衝陣……
這種最為典型的漢軍戰法,無疑讓邪馬台國士卒們感受到的是難以匹敵的絕望。
在如此高壓之下,遠方的邪馬台國大軍所結成的軍勢明顯地出現了扭曲變形,前方以及兩翼的邪馬台國士卒都在不自覺地開始往後退縮。
這也導致著不僅僅邪馬台國士卒們的反抗越發微弱,反倒讓中心區域的邪馬台國士卒難以調動,甚至乃是形成最為嚴重的全軍潰敗前兆……
忽然,在漢軍那激昂的鼓聲之中,勢不可擋地推進著的步卒們齊齊地發出著一聲怒吼。
“殺!”
這一聲,也似是奪去了邪馬台國士卒們最後的膽氣。
在退到兩側的倭國士卒們難以置信的目光中,那與他們交戰多時難分勝負的邪馬台國十二萬大軍,在與漢軍接觸不到半個時辰居然就開始大潰逃。
大量的邪馬台國將領意識到大事不妙,瘋狂地大喊試圖止住局勢,甚至不惜拔刀斬殺逃兵。
然而,與邪馬台國將領的刀刃相比,諸多已經徹底被打散了膽氣與士氣的邪馬台國士卒更不想麵對的是漢軍。
大潰敗……爆發了!
“勝負已定!”
李基喃喃地道了一句,然後目光看向放置到一旁用來計時的沙漏。
“不足半個時辰解決,尚可吧。”
不過儘管李基如此說著,但是心中還是頗為滿意的。
畢竟此戰的漢軍並沒有由自己親自指揮,更多的是依據著他們自身的素養在戰鬥,能夠如此輕鬆地擊敗邪馬台國十二萬大軍,無疑是表現出了作為精銳應有的水準。
旋即,李基看向身旁還在雙目定定且專注地盯著遠方戰場的孫策,輕咳了一聲,道。
“策兒,尙不行動,更待何時?”
“嗯?”
孫策有些沒能反應過來。
“若是邪馬台國高層知曉大軍潰敗,說不準會立刻棄王都而逃,策兒若不儘快出發,如何能攔得住邪馬台國高層。”
頓了頓,李基朝著遠方的戰場一指,道。
“策兒自領一千親衛前往王都,待吾料理了這些潰兵後,再去檢驗策兒的成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