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有一隊士卒失蹤不見(2 / 2)

而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狗奴國持續不斷的內部動作,甚至直接將國名改為倭國之事,自然也是瞞不過邪馬台國。

邪馬台國同樣也注意到了大漢似乎派遣了使節抵達狗奴國,隻是對於如何處理這一事態,整個邪馬台國的上層卻是遲遲未能做出決斷。

畢竟由於占據了本洲島,邪馬台國與高句麗、百濟、新羅等國的聯係相對更緊密一點,這也讓邪馬台國對於大漢的了解要比狗奴國要多不少。

大漢,依然強盛地屹立在中原之上;

可據邪馬台國高層所知,近年來大漢戰亂天災頻發,應該也是自顧不暇了才對,又為何會派遣

使節前往瀛洲?其目的所在?

隻是,還不等邪馬台國高層們做出決斷,大漢使節的到來,讓邪馬台國高層均是為之一驚,然後以著相當隆重的歡迎儀式,讓大漢使節到王宮覲見國主卑彌呼。

當然,那在邪馬台國看來已經是相當隆重的歡迎儀式,在此番作為李基的使節而來的羅斌看來,卻是簡陋得不堪入目。

且那所謂的王宮,更是連李基平日裡在吳郡所住的府邸都大為不如。

不過,羅斌心中鄙夷,表麵依然保持著該有的儀態踏入到王宮正殿之內,然後以著漢禮略微一拱手,也便算是行了禮。

旋即,羅斌抬頭朝著正殿的主位方位看去,發現國主卑彌呼的身形卻是被大片的珍珠簾子所遮擋,難以看清其真實麵貌,這讓羅斌略有些不喜地開口道。

“吾所代表的乃是大漢護倭將軍劉玄德所派使節李基而至,為何邪馬台國國主不親自相見,莫非是看不起大漢?”

人要名,樹要影。

即便邪馬台國通過高句麗等國的偶爾交流,聽聞大漢日益衰弱,但那也絕非是邪馬台國所能媲美的存在。

當即,在那珍珠簾子之後響起著一道清脆的女聲,且所言的居然還是漢話,道。

“使節見諒,非是卑彌呼有意怠慢,實乃卑彌呼由於與瀛洲神靈共感,凡軀難以承受神靈尊容,麵容變得醜陋不堪,擔心嚇到使節,故以以簾子相遮。”

這一連串漢話說得不僅流利,而且用詞遣句並非是平民的大白話,反倒更像是一個士子那般。

這讓羅斌大為意外,問道。“卑彌呼國主如何懂得漢話?且還是如此流利。”

卑彌呼的聲音,再度自簾子後傳了出來。

“乃是祖上有朝拜大漢而帶回瀛洲之漢家書籍,且卑彌呼族內代代尊崇漢家文化,故以代代皆以習得漢話為榮,以遵有朝一日能前往大漢再度朝拜天子。”

而縱使此刻在正殿之中還有大量倭人存在,但似乎唯一懂得漢話的唯有卑彌呼一人。

所以羅斌與卑彌呼交流之際,諸多倭人也是兩兩四目相對,不明所以。

隻是,對於卑彌呼話裡言間對於大漢似乎頗為了解的結果,羅斌暗中不禁眉頭緊皺,然後開口道。

“卑彌呼國主有心了,若是陛下知悉此事,定會龍顏大悅。”

當然,這僅僅隻是一句恭維之詞。

以著當今天子劉宏的吝嗇,即便邪馬台國攜國禮朝拜,愛財如命的天子劉宏大概率更會頭疼該如何少花錢回禮又不至於丟了麵子。

而卑彌呼也自然不會深究,轉而直接開口問道。“不知大漢使節此番前來是何用意?”

羅斌正色地開口道。

“實不相瞞,陛下據悉海外有附屬之國倭國滅亡,念及過往大漢與倭國之乾係,故特派護倭將軍劉玄德遣軍前往瀛洲調查。”

“而如今我軍已在原狗奴國之內尋找到當年光武先帝所賜予倭國之印綬,又尋得倭國後人卑彌弓呼……”

不等羅斌說完,珍珠簾子之後就傳出了一陣有些氣急敗壞的聲音,道。

“慢著!且不論邪馬台國方是倭國正統,那狗奴國不過是當年一盜取印綬的奸賊所建立,此事卻是瀛洲的內事,莫非大漢也要從中插上一腳不成?”

羅斌微微拱手道。

“大漢自是以和為貴,但卻是知在國主卑彌弓呼的率領下已動員倭國上下所有兵力,欲與邪馬台國決一死戰。”

“大漢不忍見瀛洲之內生靈塗炭,血流成河,故以遣我而來,乃是希望國主卑彌呼能與卑彌弓呼握手言和,兩國以談判解決爭端矛盾,同歸為一國複歸大漢附屬,豈不美哉?”

這一刻,坐在珍珠簾子後的美豔婦人卑彌呼整個人氣得臉色通紅,胸口顫動不止。

邪馬台國與狗奴國俱是倭國後人,但雙方的矛盾之深,又怎麼可能是簡單的談判就能解決爭端與矛盾,甚至是同歸一國的?

更重要的是,這個自稱大漢使者之人,話裡話外隱隱約約分明是站在了狗奴國的立場之上,這讓卑彌呼頓生了一種不太妙的預感。

也就在這時,一倭人匆匆地闖了進來,有些慌亂地開口稟報道。

“國……國主,有一隊漢人士卒失蹤不見,跟著使節同行之人四處尋找不到,正在大鬨……”(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