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著劉備在吳會之地的聲望以及自身魅力,不過是頃刻之間便將大軍的士氣儘數給調動了起來。
尤其是對於漢人來說,征伐異族,某種意義上就等於戳中了蘊藏在愛種田的漢人血脈之中的G點。
而看著已經徹底被劉備調動起來的士氣,身上僅僅穿著一身簡單士子袍的李基走到台前,並沒有多言,僅僅是拔出腰間佩劍遙指天際,喝道。
“封侯拜將,就在今日!”
“諸君請隨吾踏平四海,教那瀛洲倭人知我強漢之名!”
“列隊,上船!”
回應著李基的,則是眾將士們幾近整齊劃一的聲音。
“喏!!!”
旋即,本就保持著列隊的士卒們按照著
提前製定的順序開始依序上船,至於諸多所需用到的輜重物資更是早早就裝入船隻。
此次遠征瀛洲的海船更是調集了“瀛洲號”、“夷洲號”、“吳郡號”三艘郡級海船以及二十艘縣級海船組成艦隊。
至於甘寧以及“會稽號”由於身份問題,並不會出現在港口,而是在中途才與艦隊彙合,然後引領著艦隊前往瀛洲的航線。
或許,大漢不缺內河的戰船,甚至傾儘全力調集戰船的話,容納數十萬兵馬都不是問題。
可由海船所組成這等規模的艦隊,卻還是第一次,看得不少觀禮的大儒以及名士俱是頗為感慨,且暗自地將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而真切到了分彆之際,劉備看著李基、張飛的眼神可謂是尤為不舍,且絮絮叨叨地不斷交代著。
這讓原本心中也有些分彆之悲切的張飛,都不禁有些不耐煩了起來,道。
“大哥,放心好了,由子坤先生親自領軍,不可能會輸的,而且有俺和子龍護著子坤先生,也定然不會讓子坤先生遭遇到什麼危險的。”
劉備聞言,也隻能是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躬身朝著即將遠征的一眾文臣武將而拜,道。
“那麼諸事便拜托諸位了,備在吳郡等候諸位凱旋而歸。”
“定不負主公之托。”
以著李基為首,一眾文臣武將也是回禮而拜。
旋即,李基方才一手按著腰間佩劍,平日裡淡然儒雅的眼神也多了幾分銳利之意,領著諸將登上作為旗艦的“瀛洲號”。
而隨著各海船的士卒都登船完畢,各艘海船以著旗語彙報給瀛洲號。
最終,隨著瀛洲號一聲悠長而雄邁的號角聲,這一支浩浩蕩蕩的艦隊以瀛洲號為首離港而去,緩緩地消失在了站在港口目送的劉備一眾人視線範圍之內。
這一刻,劉備悠悠地歎息了一聲,眼神反而是漸漸堅毅了起來。
雲長定夷洲,子坤與翼德平瀛洲……
所為的,便是心中之誌。
劉備或對於李基、關羽、張飛尤為關切,但亦絕非是無能軟弱之人。
在劉備自港口返回府衙之後,並沒有如其餘官吏那般直接各自散去,反倒是直奔府衙之中原本僅自己與子坤所用的側廳之中處理起公務。
當李基需要遠征瀛洲,而不得不將一應重大提前做好的規劃都交到劉備的手中,劉備方知原來李基所準備為吳郡描繪的藍圖是如此壯麗。
正因如此,劉備此刻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勤勤勉勉地儘力維持著李基的規劃一步步落實。
而這一忙,待劉備回過神來之後便是被嘈雜的下雨聲所驚醒。
“這是什麼時辰?”劉備連忙道了一句。
“主公,恰好是子時。”夏侯博答道。
劉備聞言,忍不住起身走到側廳大門,看著門外的傾盆大雨,喃喃道。“子時好啊,子時可太好了。”
護在劉備左右的夏侯博有些不解其意,但卻是小聲地說道。“主公,夫人派人來詢問了三次,問主公今晚回府與否?”
“不回,不回……”
劉備擺了擺手,道。
“子坤出征之前尚且不惜耗費心神推演大事,今子坤遠去,備豈能如過去那般將諸事交予他人,安心注目於個人私事,自當時時以正事為重,回府便算了,今後便在府衙常住了。”
“季常,汝遣人去告知夫人,讓她好生照顧阿鬥便是,備今後不會有多少空閒回府。”
頓了頓,劉備的目光再度放在眼前的這一場大雨,嘴角忍不住流露出幾抹輕鬆的弧度,喃喃地說道。
“子坤所言果真非虛,料定子時有雨便是有雨……子坤有如此之能,備便可徹底安心矣!”
而劉備就這樣站在門口觀雨足足一時三刻之久,暗自掐著時間,看著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果真是一時三刻而停,心中更喜。
一時間,劉備隻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然後才頓感困意來襲,直接在側廳之中和衣而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