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尚缺的東風(2 / 2)

顧雍原本眉眼間那帶著幾分少年心性的眉飛色舞,頓時就全部就消散不見了,板板正正地朝著李基遞上竹簡,道。

“李郡丞,此乃新田之冊,請過目。”

“辛苦了。”

李基笑吟吟地說著,隻是不等顧雍退下。

李基便徑直將顧雍給拉著坐下,還親自給顧雍斟了一杯茶。

隻可惜,顧雍不是賈詡,否則的話

定然知道在當值期間往往喝上一杯李基親手斟的茶都是需要付出沉痛代價的。

“元歎啊,說起來,你我也算是一家人了,你的恩師是基的嶽父,算上來我也算是你的半個師兄了。”

李基帶著幾分感慨地拉著家常,而顧雍的精神被打擊得有些萎靡之餘,習慣性地含糊應著。

“是,李郡丞。”

“當時,基一眼便看中元歎絕非常人,故帶到府衙之內委以重任,而元歎亦是不負吾之重托,勤勤勉勉,基心中實乃欣慰。”

李基以著親近與重視的口吻說著,這讓顧雍心中其實也是有著幾分觸動。

即便在顧雍看來,李子坤多的是不做人事,且當初幾乎是半威脅半強迫地將自己拐進了府衙,但賞識之恩,顧雍心中自還是承認的。

若無李子坤,顧雍便是再有才學,此刻恐怕也隻能是繼續在家中讀書。

然後需等到顧雍的年齡足夠了便去舉孝廉,再通過家族的關係想辦法弄一個縣令或府衙佐官之類的,這也是絕大部分世家子踏入仕途的道路。

如何能像現在這般,剛一及冠就被委以一郡重任。

如果說有些東西與顧雍預料的大有不同,那就是一郡之事務卻是多得顧雍頭皮發麻。

而遑論顧雍心中如何想,表麵上自然是感激涕零地說著。“雍,對李郡丞心中亦有無限感激。”

“誒,此間僅有你我二人,元歎故作那疏遠姿態?”李基故作不悅地開口道了一句。

這讓顧雍略微猶豫了一下後,道。“是,子坤先生。”

“元歎有著百般優點,就是太過於謹慎小心,直呼子坤即可。”

頓了頓,李基帶著幾分無奈地開口道。

“其實元歎的能力,基亦是看在眼裡,隻是礙於吾早已劃定了吳郡發展的框架,反倒是限製了元歎的才能,這一點基實乃心中有愧。”

“而嶽父大人其實也時時關注元歎,言及元歎當下其實欠缺的乃是一個可以自由發揮才華的平台。”

聽到這裡,顧雍莫名覺得原本有些萎靡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不錯,我顧元歎絕非僅是區區的一郡之才!

之所以表現不出來,完全是因為吳郡之大限製了我顧元歎的才能。

但凡有才者,必有傲氣,更何況是負責了吳郡一年有餘各種瑣碎繁雜政務的顧雍,漸漸也已經是處理得井井有條之餘得心應手。

而李基的下一句話,卻是讓顧雍愣在了原地。

“因此,元歎,我欲向朝廷舉薦元歎到彆處擔任郡丞,隻是不知若作為吾左臂右膀的元歎離開之後,何人可代元歎擔起吳郡政務重任?”

舉薦!

李子坤居然願意向朝廷舉薦我,並且還是與李子坤同起同坐的郡丞?

這讓原本還隻是逢場作戲地敷衍李基的顧雍,頓時就自內心湧現出了濃濃的感動。

就連過去李子坤那似乎不當人子那般將大量瑣碎政務丟給自己的行為,顧雍驟然間也覺得或許李子坤的本意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當成牛馬那樣使用。

君子論跡不論心!

無論過去李子坤的想法如何,顧雍驟然覺得李子坤當真乃是真君子也,且對自己也確實是有心照顧以及提攜。

而顧雍心潮澎湃之下,略加思索後,開口道。

“子坤先生,吾於半年前結識了一位自徐州而來遊學仁德書院的好友,其人精於政務,卓識遠見,嘗多得名士王朗、陳琳、秦鬆等人讚賞,其人或可當重任。”

“哦?其才比之元歎如何?”李基問道。

“有過之而無不及,遠勝雍多矣。”顧雍答道。

“若當真如此,基定讓主公親自去請,不知其人今在何處,姓甚名誰?”

李基一邊說著,一邊眉眼間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就知道你們這些世家子盤根錯節,藏著掖著,不詐你一下,輕易就不會舉薦之。

“姓張,名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今就在我府上做客。”顧雍答道。(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