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涼州西羌那邊幾乎都是騎兵,十萬騎兵攻伐三輔之地,難怪會引得天下震動。
恐怕這個時候的朝廷已經徹底亂作一團,各個派係爭權奪利之餘,又在緊急調撥兵力前往三輔之地平叛了。
‘不過如此一來,正如所預料的那般,就算這個時候關於會稽郡的些許風
言風語傳到朝廷,也將徹底變成無人理會的小事了。’
李基暗自地衡量了一下。
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劉備自然也是無心繼續悠閒用膳,而是心急如焚地離開了側廳去準備書信聯係盧植。
如今朝廷之中真正可堪為中流砥柱者,莫過於盧植與皇甫嵩二人,朱儁與這二者相比較,無論是能力還是聲望都略微差了一籌。
因此,涼州叛亂,主帥必為盧植與皇甫嵩二人之一。
戰事凶危,西羌來勢洶洶以及朝廷內部派係鬥爭激烈,倘若盧植為主帥一時失利,說不得就算在戰場上保住性命,很可能也會被朝廷事後清算。
這讓在政治上的嗅覺越發敏感的劉備,心中焦慮頓生,擔憂著恩師處境。
而在劉備離開之後,李基也是從側廳之中翻找出大漢十三州的地圖,目光在其上凝視打量了起來。
隻是與劉備的憂慮重重相比,李基知道此番涼州叛亂聲勢浩大,甚至對於司隸的威脅不亞於黃巾之亂。
但是就算三輔之地被西羌攻下,乃至於長安亦是落入敵手,司隸坐擁函穀關天險,就算西羌兵力再增一倍,都不可能攻入洛陽的。
因此就結局而言,西羌叛亂必定是以失敗告終的。
更何況如今朝廷依然重用盧植、皇甫嵩這兩位名將,即便西羌有騎兵之利,想要擊敗盧植或皇甫嵩也絕非易事。
故以,李基所慮者並非是戰事結果,而是各方勢力在此次的西羌叛亂之中可能做出的動向。
劉焉,自是無須多言。
除此之外便是董卓了,黃巾之亂沒有撈到足夠的軍功,這一次的西羌叛亂起於涼州,再加上董卓本就是涼州良家子出身,必會被重用。
因此,這一次的涼州叛亂隻要董卓立下足夠的軍功,恐怕最終的得益者必會是董卓無疑。
餘下令李基頗為在意的,那便是其餘世家望族的動向了。
尤其是袁氏,四世三公之名,縱使李基如今身處揚州也是時有耳聞。
袁紹,投於何大將軍麾下為幕僚,已有養望之勢。
再加上此次許攸暗中勾連郭異的舉動,讓李基不得不懷疑恐怕此刻的袁紹便已心懷異心,故以容不得聲名鵲起的劉備。
而以著袁氏的名望、地位、人脈,倘若一心視劉備為眼中釘、肉中刺,說不得吳郡還會麵臨源源不斷的麻煩。
一旦作為劉備最大靠山的盧植果真在戰事上失利,恐怕朝廷之中再無真心護佑劉備之人。
‘需早做準備才行,不然事到臨頭了,才是個大麻煩。’
李基站在地圖之上思索了良久,然後不自覺地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
隻是如何做出準備?
這是問題所在。
與一眾世家相比,劉備的優勢僅在於漢室宗親以及仁德名聲之上,因此劉備斷然是不能自汙於世人麵前的。
可除了自汙之外,還有什麼法子可讓袁紹等世家不再重視或敵視劉備?
李基思索了一陣,腦海裡頓時閃過了一個看似簡單但實則高明的法子。
“奉孝!奉孝!”
當即,李基便是衝著門外喊了起來。
在側廳之外一個小房子之中用膳的郭嘉聞言,匆匆地跑了過來,問道。“先生,可是有甚急事?”
“奉孝,吾有一重任欲交予爾手。”李基正色地開口道。
頓時,郭嘉的神色原本總是不經意掛在臉上的浪蕩神色為之一肅,道。“請先生吩咐,願效犬馬之勞,必不負所托。”
“此欲暗設一機構,以汝為司長。”李基沉聲道。
如此氛圍之下,郭嘉也跟著心生幾分緊張與期待之色,問道。“是何機構?”
“此機構名為……縱橫司。”
縱橫司?
郭嘉愣住了。
以郭嘉的博學,對於這個機構名字卻是聞所未聞,且僅從字麵之上也是難解其意。
而李基則是正色地解釋道。
“縱橫司其職責意在效仿張儀,擾亂各方視線,掩護我方戰略企圖,引導吳郡內外輿論走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