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通過時間差進行的試探(2 / 2)

片刻後,郭嘉才放手中的軍報,道。

“在下明白子坤先生為何要緩慢行軍且大張旗鼓了,恐怕是吳縣就藏有會稽郡的內應,並且對於子坤先生率大軍南下之事一清二楚,甚至很可能還在沿途地監視著大軍動向。”

李基點了點頭,默然不語地繼續思索著其中的關鍵細節。

這個時代傳遞信息是極其麻煩且耗時的,因此李基隻要改變一下行軍速度,那麼就能以富春山遇襲時間倒推出許多有趣的信息。

故以便可知曉吳縣被布置了內應,早早就對李基調兵南下之事一清二楚。

昨晚山越那孤注一擲的襲擊,看上無疑就像是知曉了李基按照正常行軍速度抵達富春山前夕的最後一晚。

此刻,幕後控製或聯合著山越之人得知了李基最新的行軍速度,應當已經萌生悔恨之心。

畢竟,此前山越一直都在掩飾進攻富春山

的目的。

因此,假如對方在知曉了李基的行軍速度放緩後,很容易就能得出一個“李基以為趙雲所率騎兵已經解決了山越問題,故以才不急著行軍”的判斷。

一旦基於這個判斷,對方必然是繼續靜觀其變,確認李基的動向與決斷,謀求以更穩妥的方式誘使李基與關羽主動放棄富春山。

可惜,顯然李基第一天離開吳縣之後的急行軍驚到了對方,以至於在計算了李基的行軍速度後,不得不選擇奇襲強攻富春山營寨。

等郭嘉看完手中的軍報後,哪裡還不明白李基通過改變行軍速度與山越背後之人進行了一波隱晦的交鋒,試探出了大量重要信息。

這讓郭嘉的神色顯得頗為複雜,驟然產生了一種稚嫩少年與成熟大哥哥之間存在明顯差距的感覺。

“此前都隻是猜測,如今已經可以完全確認我們之前的猜測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基向著郭嘉溫和地笑了一下,然後接著開口道。

“我等的對手斷然不止是山越,山越是不可能派遣得了探子深入到吳縣一帶且暗中觀察大軍動向的。”

“會稽郡暗中勾結山越是唯一的答案,且山越的數量恐怕也在此前我們的預料之外,僅僅是投入到強攻富春山營寨的山越賊子數量就超過一萬。”

“三萬!聯合起來的山越賊子總數很可能超過三萬之多!”

說出這個數字之時,李基的臉色都不由得凝重了起來。

類似於五溪蠻那等於史書留名的南蠻一族,儘起族中青壯所能組織的兵力也不過是三萬左右浮動。

如今,原本與南方諸蠻相比隻是各自為戰的山越部落,居然暗中聯合出三萬左右的兵力無疑是相當罕有的。

與之相比,李基如今的兵力即便算上關羽一部、趙雲一部以及錢唐縣、餘杭縣、富春縣郡兵,兵力也就兩萬左右。

再加上山越熟悉叢林地形作戰,且李基還需要防備會稽郡郭異隨時可能會不顧顏麵的下黑手。

“地利、人和俱不利啊。”

李基不由得感慨了一聲,對於局勢的複雜略感到幾分頭疼。

山越賊眾雖多,但如今僅僅是破山越還不算難,難就難在會稽郡郭異的問題之上!

郭異想要名正言順地插手吳郡問題,看似需要山越先行攻下富春山才有合適的理由。

隻是郭異可是十常侍的遠親,說不準便是有著十常侍的指示。

十常侍……會講道理嗎?有講道理的必要嗎?

因此,李基不敢放鬆絲毫對於郭異的警惕,更不會天真地以為隻要擋住了山越,郭異就絕對不會不敢貿然派兵進入吳郡。

就連“莫須有”都可以算是罪名,借口往往也可以是“莫須有”。

所以,李基選擇率兵進入錢唐縣這一處距離會稽郡最近的縣城,將這一處縣城作為防守的重點。

而麵對著李基親率大軍而來,現錢唐縣縣令許文率領著縣衙大小官吏連忙出城相迎。

相對比上一次李基見到許文,許文整個人無疑瘦了好幾圈,不過眼神倒是比過去要堅定明亮了不少。

且李基對於許文上任錢唐縣縣令後的表現,總體無疑也是滿意的。

協助“以工代賑”未有紕漏不說,麵對著山越劫掠所做出的應對也算是可圈可點。

因此,李基難得地好言安撫了許文幾句,讓許文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不禁平複了許多。

此前許文還無比害怕李基震怒於不少錢唐百姓死於山越之下,直接將他的頭顱也掛到城門之上。

緊接著,李基直接率領大軍入城後,迅速就進行了一係列的安排,著重安排兵力在與會稽郡交接的錢塘江沿岸布置類似於烽火台的存在。

這一舉動李基並沒有多加掩飾,甚至是大張旗鼓地進行,為的便是明著警示郭異,讓郭異不敢輕舉妄動。(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