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細談。今天您能多跟我分享一些嗎?”王璽的臉上因為嚴肅而升騰起了淩然的神情。
但是,嚴睿卻躊躇著沒有開口。
王璽覺得可能是自己問得太過寬泛,讓嚴睿無從入手,他又補充道:“我的意思是,您上次說,你們考察的民企供應商在產品質量上已經是過關的,但是,在做選擇時,您還是會傾向外企合作夥伴。
這是不是外企跟民企天生的屬性差異,造成了這樣的偏好?”
嚴睿張了張嘴,卻依然沒有說話。
他皺了皺眉頭,略略思索後,認真看向王璽,鄭重的表情說明他接下來要說的絕不會是對提問者的敷衍:
“我大致能想到的有兩個原因吧。
第一,外企跟民企,大家一定會有固有的認知。從我采購的角度來說,我們看重的是規範和穩定。
上遊供應商能保證穩定的高品質供貨,才能保證諾利產品的高品質。這在食品行業,尤其重要。
我們在跟民企合作的時候,常常能感受到‘人’的影響因素特彆明顯。同樣的產品換一個人負責可能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這麼說,並不是說民企就沒有製度化、規範化的係統管理。隻是這些硬指標都是靠人來執行的。
而民企老板的個人想法很容易左右執行的方向和力度。這個不僅僅存在於最上層的領導,即便是部門、生產線領導也一樣。
一旦他們的想法變了,那麼即便有規範流程,也可能執行起來完全走樣。
我們碰到過合作很好的供應商,就因為換了對接的負責人,產品質量頻頻出問題。
即便合同有違約賠償,問題產品可以被退回。但是耽誤供貨,不僅打亂了我們的生產計劃,影響了我們的生產調配,而且,如果耽誤了我們給客戶交貨,對諾利的口碑和信用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王璽一邊點頭,一邊認真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下了“人的影響因素”。還在“人”字上畫了個圈。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嚴睿猶豫了一下,繼續說,“我們能跟蘇禾合作這麼多年。主要還是看重魏巍還有王聲的個人影響力。
我最開始接觸的就是魏巍。他做事做人都很實在。對產品質量也特彆負責。其實人吧,一接觸就能知道是不是靠譜。
我當時願意試著跟魏巍合作,與其說看重蘇禾的產品,不如說看重有魏巍在,就不怕產品出問題。
當時我們的固定供應商供貨出了問題,想要快速找到能接得上的供應商。魏巍二話沒說,天天在我這裡盯著,跟我們負責生產的同事搞樣品。
後來樣品通過了,我們又猶豫沒有跟民企合作的經驗,怕出狀況。他們的老總王聲親自跟我談了,表了決心:珍惜跟行業領先外企合作的機會,一定保證質量,按時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