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者泉下哪得知,不過是活著的人一點念想罷了。
“我要在這兒多住幾日,有事你可托夢於我,我酌情替你實現。”
一切如長公主所料,柳家的事的確是捅出來了,在大朝日上,打了柳家一個措手不及。
但也有不在她預料之內的,這事,是楚侍郎報到陛下跟前的。
在大朝日上,當著文武大臣的麵,楚侍郎執芴板言辭鏗鏘,更有亡者父母,血書為證。
頭次參加大朝日的楚王,盯著慷慨激昂的楚侍郎忍不住想:慕鳳昭知道這事最後是楚家來說嗎?
堂上聽政的太子殿下像聽天書一樣,目不轉睛地盯著楚侍郎不斷開合的嘴巴,竭力端住了沒有失態。
齊柳兩家沆瀣,多年來多少勾連,結親的直係旁支更是數不勝數。
如今齊家不願出頭得罪人,選了楚家出來。
長公主殿下,這一幕,可在你的預料之內?
隻是不知齊家又憑什麼讓楚家出這個頭。
柳司徒靜聽楚侍郎責問,聽完才朝上行禮,而後不緊不慢地反駁道:“小子雖頑劣,卻斷不會害人性命,且他早就到觀上清修去了,如何害這學生父母?”
國子祭酒亦出列辯駁,“國子監生眾多,我為何從未聽聞此等流言,侍郎進京晚,不知道有多少想效仿裴度那宵小攀汙權貴以得晉升。”
提起了裴度,陛下和楚王都朝國子祭酒看過去。
柳祭酒還在說,句句誅心,“侍郎可不要錯了主意替宮中的淑妃娘娘辦了壞事。”
楚侍郎反唇相譏,“難道不是柳家假借皇後與太子令迫害平民嗎?長安城中誰人不知柳三生性放蕩,欺壓同窗,好孌童還服石成性,還不都仰賴家中的好兄長和宮中的好長姐才一直都安然無恙!”
楚侍郎十分豁的出去,宮中皇後容不下楚妃,那便一起拉下水,來日楚妃有孕,倚仗聖人的寵愛,未必不能一爭。
大殿混亂爭吵不休,陛下端坐上首冷眼旁觀。
此事他不知,但此情此景,他分外熟悉。
三年前,也是這一班大臣,齊齊站在殿中,齊中書請奏立珣兒為太子,滿朝附和。
而後柳司徒又有本奏說,長公主尊貴無匹,裴度身份太低,不堪為駙馬。
哪怕裴度是他柳氏門生。
柳司徒舉薦了齊二郎,大讚他芝蘭玉樹,才望高雅。
明眼人都能瞧出來的拙劣伎倆,但他們毫無顧忌,在大殿上堂而皇之地糊弄他。
不過是因為有恃無恐,弱主強臣,世家聯姻,剪不斷扯不開的利益共生,所以他們二家打定了主意把持朝政。
齊柳兩家畏懼阿爺,阿爺親自教養兒女,無人敢言,阿爺多留管彤兩年更是無人出聲。
他才繼位便一家爭公主,一家謀太子。
全不把他放在眼裡。
哪怕一家是他外家,一家是後族。
三年了,時移世易,如今也該換一換了。
等這一班朝廷重臣要在堂上動起手來,陛下才喝止了這一出鬨劇。
“既然是楚卿發現的,便有刑部主理,楚卿督審,莫要冤枉了任何一個人,也不許寒了百姓和學子的心。”
陛下說完便退了朝,還召走了初次參與大朝會的楚王。
紫衣長髯的柳司徒攔住了急於審案的楚侍郎,“楚侍郎好本事,老夫從前小瞧你了。”
“也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