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塵埃落定(2 / 2)

田將軍率先動作,從顏喜手中拿過那張信紙,片刻後發出哈哈大笑,“鄧老弟,這次你可信錯人了。”

他看好戲地把紙張推到鄧司農懷中,鄧司農接過一看,不敢置信地瞥向王寺卿。須臾,他又恢複平常,眼波裡看不出任何情緒,長歎一句道:“王寺卿,你糊塗啊!”

這張紙終於傳到了蘇木手中,這竟是一封親筆認罪書!信中王寺卿寫道,因先帝生前最後一戰,被迫與北戎求和,他一世清名毀於一旦,一直心有不甘。後來,得知陛下要用祁山草場換回臨平侯,他隱隱猜到其中另有內情,便想借此機會搏回一局。

是以才鬼迷心竅,生出想要將功勞據為己有的想法。如今他大限將至,良心難安,這才來請罪。

眾大臣得知緣由後,無不唏噓。可這通篇文字,蘇木卻一個字都不信。

先前顏喜拿出的文章,分明與她回朝當日所說一致,若想達到如此效果,那東西隻能是在她回朝之後所寫。可據太醫所言,年關時王寺卿分明已經不省人事了,他哪裡能動手寫出如此文章?

眾大臣都沒指出字跡有問題,隻有一個可能,這代筆之人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能讓清醒後的王寺卿寧願自毀清名,也要將這個罪名攬在自己頭上,這人極有可能便是王家子孫。

蘇木原本是做好了準備,要揭穿對方文章上的漏洞,可如今王寺卿主動認罪,又口不能言,隻一雙渾濁的雙眼,滿眼期盼地盯著她。

罷了,蘇木生出惻隱之心,願那背後之人,能不負王寺卿一片苦心。

見蘇木並無異議,這項抄襲之爭也就塵埃落定,隻是對於王寺卿的罪罰,一時眾說紛紜。

有人主張從重處罰,也有人為王寺卿說情。

眾人爭執不下,隻聽突然一聲驚呼,“王,王大人!”

小黃門連忙小跑到王寺卿身前,伸手在探了探鼻息,小皇帝又派人尋了太醫前來,太醫一番檢查後,跪地道:“陛下,王大人已經去了。”

這還是小皇帝登基後,第一位在大殿去世的臣子,他慌亂片刻後鎮靜下來,吩咐小黃門把王寺卿的遺體送還回去。人死業消,懲處也沒了意義,這件事就此塵埃落定。

雙少卿之舉,可謂世間少有。散朝後,眾人紛紛向蘇木兩人表示慶賀,獨獨顏喜跑的飛快,他腸子都要悔青了,如今既沒能完成鄧司農的任務,又得罪了蘇木,簡直是兩頭不是人。

一溜煙跑回了鴻臚寺,顏喜正想躲清淨,不料還是逃不脫。屬下來問,兩位少卿的房間如何選定?鴻臚寺從來未曾有雙寺卿,目前僅空出來的一個位置,還是顏喜之前擔任少卿時用過的房間。

下麵的人拿不準,這間房要留給誰?而另一位少卿的房間,又該選定在哪裡?

顏喜一個頭兩個大,不願再擔風險,索性將這事情推給了前來聞訊的錄事,“這事兒你看著辦就行。”

一個時辰後,蘇木和鄧懷英來到鴻臚寺內,就見雜役們搬著桌椅板凳來來去去,場麵稍顯混亂。

李錄事心裡暗罵了一聲顏喜不作為,隻好繃緊了頭皮,上前向蘇木兩人道明緣由。鴻臚寺這些年不如其他各部門得勢,空間本就有限,如今要騰出一間少卿的公房,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他搜腸刮肚才勉強湊出些空間,本以為要挨一頓訓斥,卻聽鄧懷英道:“我見這院中不是還有一間空房?”

李錄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