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2 / 2)

與君棲(重生) 牧刅 6829 字 2024-04-21

隻是未曾料到才剛出了殿門,就見皇上正仰頭望向殿門前所寫的“承玉殿”三字。

眸底黯然無光,眉心一動,轉身就走。

直到走出數步之遠,他還在念叨:“一模一樣!這母子二人,當真是一模一樣!”

靜謐的後宮長廊,積雪映襯著紅磚。兩側的宮女太監跪倒在雪地裡,寒氣入骨,無人起身。直到浩浩蕩蕩的幾十人走過數丈遠,方才有人敢起身。

但無一例外,都偷偷往承玉殿看去。

自從裕妃不在了,皇上再也沒去過承玉殿,也不準旁人去承玉殿住。

隻是沒想到這次去,卻是為打翊王殿下。

宮女太監議論紛紛。

-

從皇宮出來,趙輔周的身上披了件鬥篷,臉色慘白似雪,所過之處血腥味清晰可聞。

徐二正在宮外等他,見其身上平白多了件鬥篷,本就覺得怪異,待走近後聞到濃重的血腥味更是不可置信。

“殿下這是……”

趙輔周仍闊步往前走,“無妨,輕傷。”

竟還真是受了傷!

徐二驚得氣息一窒,回頭望向莊嚴肅穆的皇宮。不必問也猜得出來是何人吩咐動的手,畢竟這裡可是皇宮。

除了皇上,還有誰敢對皇子出手?

難怪昌王早早的就出來了!

“北境一事,定了。”

說出這話,趙輔周反倒是鬆了口氣,“交由我派人前去北境運送糧草。”

今日入宮,本就是為了給北境運送糧草一事而來。但除了他,昌王也想搶下這件事,為的就是日後北境戰勝,也好在皇上麵前立下大功。

但此番北境情況危急,敵國朔北來勢洶洶,昌王又自幼長在京城,不懂運送糧草的諸多事宜。

這件事最終自然也就落在了趙輔周的身上。

隻可惜,他如今可用之人太少。

走到馬匹邊上,他一手扶著馬鞍,腳踩馬鐙。卻在將要上馬時扯到背後的傷,疼得他眉頭皺起,但轉瞬卻又舒展開。

強忍著痛,翻身上馬。

單手持韁回頭看向麵帶愁容的徐二,他卻笑了出來,“往北境運送糧草一事,需得你親自前往才行。不過,還有一事,需得你跑一趟。”

徐二無聲歎氣,跟著上馬,卻沒應話。

方才趙輔周翻身上馬之際,背後的傷若隱若現的露出來。徐二看了個清楚,心下一顫。

他不明白,趙輔周究竟是犯了多大的錯,竟要被如此毒打一頓!

“殿下,”徐二麵露猶豫,再次歎氣,“如若我走了,殿下在這京城之中可還有能用之人?”

二人都清楚,願意跟隨趙輔周的人少。

除了徐二,好似也想不出彆的可靠之人了!趙輔周想了想,輕輕搖頭。

但今時不同往日。

多年前,是他不屑於爭奪皇位。

可如今他有了牽掛、有了軟肋,這皇位就不得不爭。

“這京城之中,總會有能用之人。”調轉馬頭,趙輔周聲音隨風飄來,“隨我去翊王府,需得寫封信交給你一並帶走。”

枯樹掛雪,街上行人寥寥無幾。

積雪融化的路上泥濘一片,車轍印與腳印留下痕跡,又再次被覆蓋。駿馬疾馳而過,濺起泥點,鬥篷被凜冽寒風吹起,後背的傷若有若無的露出。

徐二跟在其身後,一路跑過兩條大街,又過一座橋,穿行三條小巷才到了翊王府門前。

二人將馬匹交給門口家丁,直奔院內。

院內的丫鬟與家丁見他回來,忙行了一禮,“殿下。”

屋內的玉娘聽見動靜探頭望向院內,卻沒能看見趙輔周的身影,隻見徐二往書房去。

猜到那二人定是有要緊事說,玉娘識趣的沒跟去。

隻是將備好的和離書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直到看的眼圈都紅了,才忙收進衣袖中。

輕霜端來糕點放在她麵前,“王妃,和離一事萬不可衝動,況且昌王妃所言也未必是真的。或許是昌王妃在挑撥離間呢?”

將昌王妃送走後,玉娘便去找宅中賬房先生寫了和離書。

她雖不知皇子是否能和離,但她知道如今她若占著翊王妃之位,日後定會有更多麻煩事。

最要緊的,是她不願留在京城。

事到如今,倒不如留下和離書,二人各尋良人,也免得這京城將她困住。

隻是他二人到底是成親三年,在丹岵縣時便恩愛有加,他也教了她許多。如今突然要和離,玉娘心中仍舊是止不住的難受。

不舍,不甘,卻也不得不如此。

“是真是假都不打緊,是我不願留在京城。”眼底淚花蓄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