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似簡單一步,他用了六個月時間反複練習,方才純熟自如,終於凝出了合格的藥丸。隨後,他將所有儲備的百靈丸材料全部用光,得到一百二十六枚合格藥丸,放入專門製作的培丹罐中結固成原丹。
單單一個煉藥的步驟,用時九個月,也不能說時間很長,但消耗的藥材卻是一個令人咂舌的數量,便是一個小宗門,也需多年積累,才能提供出來。
數日後,他拿出秦武同的那隻青銅煉丹爐,此爐與陰陽造化爐結構相似,也是在爐鼎下方的凹槽中鐫刻了一門陣法,隻需鑲入靈石,便可激活陣法,生出一團火焰來。
此爐生出的是一種白色火焰,據秦武同說,名為九陽精炎,雖比不得天火地炎,也算一種十分少見的高品質丹道之火,結丹以下修士所用丹藥,大多可用此火燒製。
這九陽精炎一經點燃,需要燒足三天,火勢穩定,爐溫足夠,方可開爐煉丹。
三日後,張元敬左手法訣一指,將爐蓋揭開,右手一揮,便將分出來的一堆八枚原丹送入爐中,爐中熱氣升騰,原丹進入其中後,便在這熱氣中來回翻滾。張元敬一見情狀與秘籍所言不差,便將法訣一換,將爐蓋放下,嚴嚴實實封住爐中熱氣。
丹爐一旦封閉,便不能探視其內,否則會攪亂氣機,導致煉丹失敗。這裡就非常考驗丹師的經驗和辨識力。一般而言,不過是望聞聽嘗四法而已。
望,就是上看煙氣,丹爐開始是緊閉的,隨著火溫不斷上升,到了一定極限,便會不斷衝開鼎蓋,逸出少許熱氣來,憑此可以判斷爐中之溫;下看精火,這是丹師最重要最基本的功夫,何時用何等之火,需要能辨彆火勢細微變化,方可絲毫不差。
聞,
則是辨識藥香,修士五感聰敏,能夠輕易分辨氣味,故這一條不是太難。
聽,則是聽爐內動靜,原丹在爐內煉到一定火候,便會發出細弱之音,此可根據秘籍去對照,當然,如果是前人記載不詳的丹藥,便隻能自己摸索了。
嘗,非是嘗丹藥,而是嘗丹氣,煉到最後之時,會有絲絲縷縷丹氣從衝開的爐蓋下冒出,丹師可稍稍吸入,仔細辨彆藥性,判斷是否已經成丹。
煉製百靈丸自不必四法皆用,隻要有兩法用熟,便可保成丹五成以上。張元敬為的是**練煉丹手法,自然是多多益善。不過,四法兼用,不免顧此失彼,導致一法難通。
這百靈丸開爐之後,先是大火猛燒,過得一刻鐘左右,則轉為中火熬煉,待到爐中有輕微嗶啵之聲,丹香清爽,則可轉為小火溫養,過得大約兩個時辰,丹氣甘甜,則可收丹。
幾枚玉簡的記載,都是說大火白熾,中火白中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