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2 / 2)

“現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到了全國各地,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海市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的。海市物價貴,房租貴,工人貴,而離海市不遠的東浦,是我們小的個體工商戶最好的發展之地。”

“這裡的交通很方便,坐車很短的時間就能到海市,浦江的水網更是四通八達,從這裡到特區比坐火車還方便,我們生產的貨物不用大費周章地托人找車就能到特區。這裡的領導很親切,對我們個體商戶很是照顧,幫我們解決了很多的困難。作為一個個體工商戶,我想對那些小的,想找一個好的地方發展的工商戶們說一句,來東浦吧,這裡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劉大銀的話說完,辦公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縣長和劉大銀再次握手:“劉同誌,你說的很對,隻要是來我們東浦發展的個體工商戶,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會儘力解決的。劉同誌的的工商戶朋友們,也可以來我們東浦發展嘛。”

“東浦的條件這麼好,我一定會介紹我的朋友們來這裡發展的。”

“劉同誌,以後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都可以找朱乾事。朱乾事,以後你就是劉同誌和張同誌的聯絡人,我把他們這兩個東浦的客人交給你了,一定要幫助他們解決,要是解決不了的,就來找我。”

縣裡的一把手吩咐,朱乾事當然得趕緊應承下來:“黃縣長,您就放心吧,這可是關乎我們東浦縣發展的大事,我一定會儘心儘力完成的。”

土地證拿到手了,劉大銀這心裡總算踏實了,回家她就要把土地證好好放起來。

等房地產業大發展,東浦全麵開發的時候,這可都是錢啊。

時間還早,劉大銀三人也就不著急了,在東浦閒逛了起來。

東浦雖然和海市一江之隔,但是生活節奏看上去慢了很多。

這裡的人走路騎車都和省城差不多,人們不慌不忙的,不像海市,每個人都步履匆匆的,就像前麵有錢再等著他們去撿。

東浦賣東西的不多,除了一個不大的供銷社,就是偶爾有挑著擔子賣應季蔬菜的。

實在沒有什麼可逛的,劉大銀坐上了公交車,回了海市。

現在已經十點多了,再等一個多小時,劉大銀訂的電視和電扇就該送來了。

一台電視七百二,三台就是兩千一百六十塊,電扇兩百一台,三台就是六百塊,加起來就是兩千七百六十塊。

劉大銀這次來海市,除了二十萬還帶了一萬的現金,就是預備著萬一用上的話,錢不夠了。

這也幸好帶了這一萬塊錢,要不買這些東西錢就不夠了。

“劉姨,李叔,你們錢帶夠沒?要是不夠的話,我這裡有。”

李三順道:“帶夠了,你劉姨專門多帶了些錢,就是怕買東西錢不夠。”

張水生嘿嘿笑:“李叔,我覺得要是讓我隨便花的話,在海市有多少錢都不夠我花的。”

劉大銀深有同感:“這海市可真是個銷金窟啊。”

中午十二點,劉大銀準時到了鐘前進的事務所門前。

鐘前進已經吃完飯了,“張同誌,劉同誌,李同誌,你們不要站在外麵,這海市的太陽可了不得,會把人曬壞的。”

劉大銀笑道:“打擾你了,鐘律師。這是我買的點心,聽說是老上海的點心了,不知道鐘同誌喜不喜歡。”

鐘前進倒上水來:“劉同誌,你太客氣了,我這也沒幫什麼忙,你帶東西來我多不好意思啊。”

“鐘同誌,咱們也算是朋友了吧,”張水生在一旁說道:“這朋友來看你,帶兩包點心怎麼了,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鐘前進隻好把點心收下,找了兩個盤子出來,把雙釀團,崇明糕擺了上去。

“劉同誌,這點心一看就正宗。我最喜歡吃崇明糕了。”

劉大銀憨憨地笑:“我也是聽招待所的服務員說的,鐘同誌能喜歡真是太好了。”

十二點多一點,賣東西的年輕人來了。

他蹬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放了好幾個紙箱子。

“同誌,你看看,這東西好不好?”

劉大銀拍拍這個箱子,又拍拍那個箱子,說道:“我們先試試,要是好的話就付款。”

“同誌儘管試。”

劉大銀把所有的電器都試了一個遍,功能都正常,沒有有毛病的。

劉大銀當即付了錢。

東西這麼多,火車上可不好拿,劉大銀讓李三順去做了托運票,把東西托運回家。

下了火車,李三順雇了一輛腳蹬三輪,把東西運回家。

兒子帶著兩個孫子在家裡,見到劉大銀回來,先是喜接著是憂:“爹,娘,你們總算回來了,咱們家的燒雞出事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