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王實拜訪楊銘!(2 / 2)

楊銘轉過身。

看到一位穿著西服,西褲,皮鞋,顯得很正式的,頭發還是很濃密,發際線不高的三十多歲年輕人。

此人居然就是後來的萬克地產創始人王實。

“楊先生,你好。”

麵對帝國集團董事長楊先生,王實顯得非常尊敬和崇拜。

他立刻很熱情和楊銘打招呼。

楊銘點點頭,和他到一旁坐下。

王實以為楊先生不了解自己,實際上,楊銘對於他的情況,還算是比較了解。

王實對於楊銘的了解,大多是通過新聞和報刊上看到過的。

如今,楊先生到底有多少身家,王實不知道。

他知道,此時楊先生的影響力,不僅僅是在香江,濠江,在國內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楊先生作為外資,卻是陪同老先生視察了許多地方。

“楊先生,這是我的名片。”

王實恭敬把一張名片遞給楊銘。

楊銘拿過去看,名片上寫著鵬城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

總經理王實。

科教儀器?

“楊先生,是這樣的,我最近先是把東北的玉米倒騰到南方,從倒騰玉米賺到錢後,我又從東洋進口現代儀器產品,電器產品等等。”

說來說去,還是倒騰東西。

這個東西,也不是什麼人都做得到的。

當初容誌健兄弟可以和楊銘合資成為愛卡電子公司,那是因為容家擁有內地販賣特權。

王實的關係比不上容家,但是,憑借他的關係,從東北倒騰玉米到南方,也賺幾百萬RMB也是可以的。

在這個時代來說。

一個人能夠賺幾百萬RMB,不亞於未來幾個億,甚至更多。

王實本來家境的關係網,就不是普通人,他能夠通過倒騰的關係賺幾百萬,但是,其他人則是做不到。

“王先生,你這個生意還算是不錯。”楊銘說道。

這也是一種特權和關係。

可能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才行得通,如果是以前是行不通的。

“楊先生,現在越來越多人做了,不知道楊先生是否有指教?”

很明顯,王實就是想讓楊先生給他指一條路的。

看似現在倒騰玉米賺不少錢,現在可不止他那樣做,很快更多人做這一條路的時候,他到時就沒法做了。

聽到對方那樣問,楊銘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很快王實沒有再倒騰玉米,而是換彙倒賣。

根據當時的鵬城的政策,鵬城的國外產品不能銷售到鵬城外,但不限製特區外客戶把在鵬城內購買的商品運出特區。

展銷中心的業務與倒賣玉米沒有大的區彆,先收內地需貨企業貨款的25%作為定金,然後向港商訂貨,按同樣比例付款給港商,待貨到鵬城後,買方付清餘款提貨。

買賣的關鍵是,收的是人民幣,支付給港商的是港幣或美元,展銷中心的利潤就來自獲取外幣的能力。

要開這樣的展銷中心,首先要有進口許可證,其次要聯係到具有外彙出口創彙份額的單位,也就是說,沒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和公關能力是開不成這種公司的。

這年的秋天,一個叫王春堂的燕京人來鵬城,宣稱手頭有3000萬美元的出口外彙留成,換彙比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3.7元。

所謂“外彙留成”並非現金,而是一種“配額指標”,它應該屬於某個大型國營外貿公司,最終以非常灰色的方式轉移到了有官家後台的“倒爺”手上。

當時的市場彙價是1美元兌換4.2元人民幣,王實向王春堂預定了1000萬美元的“外彙留成”,然後他從Z國銀行“順利”貸到2000萬元人民幣,湊足3700萬元彙給王春堂。

一倒手,展銷中心賺到兌換差價500萬元。

這樣的換彙倒賣看來比倒賣玉米還要痛快,在當時的鵬城與燕京之間,早已形成了這樣一條資源輸送的地下通道,源源不斷的國家配額和公共利益以各種形式被販賣到南方,它們遊離在法律的邊緣地帶,促成了某些個人和公司的暴富。

王實的展銷中心在這種遊戲中扮演的是終端洗錢的角色,他從燕京調來外彙指標,聯係好進貨和出貨的港商與國內企業,通過貨物的進口銷售把彙率差價“清洗”成流通差價。,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