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楊先生和帝國集團要在國內大規模投資!(2 / 2)

他們不過是對於國內環境不了解,才會那樣而已。

“人工成本,國內優勢非常大。”

這一點上,馬世民等人也是認可的。

現在國內平均工資還是太低的,和香江,東洋,灣灣,甚至,歐美方麵根本無法相比。

“第二,稅收優惠,我們越早投資,稅收優惠越大。”

“第三,占地。”

楊銘並沒有說囤地。

因為如果隻是囤地,他完全可以像李加城那樣,不用投資什麼產業,直接以帝國集團旗下公司的名譽囤地就行。

但是,楊銘說的是占地。

先把好的地方占下來,投資自己的產業,帶動周邊的發展,未來這些地皮再可以拿出來進行開發。

所以,這一點上,楊銘的優勢遠遠超出李加城。

最關鍵現在拿地,占地,真的太便宜了。

甚至,早期像鵬城,甚至莞城,可能都會免費提供不少地方給那些外資企業,隻是裡麵涉及到一個使用權時間和稅收問題而已。

“第四,產業布局。如果我猜測沒問題,國外的產業轉移,很快會把產業鏈轉移到國內,特彆是粵省等地。”

產業鏈轉移,這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主要來自東洋,高麗,灣灣,甚至香江的產業鏈轉移。

為什麼要轉移?

其中,就是和人工成本有很大關係。

那些大量需要用到人力的製造業,最早都會轉移到珠三角。

最早是香江的轉移過去。

然後是灣灣的專業過去。

接下來是高麗和東洋的轉移過來。

甚至到歐美的許多製造業專業過來。

曆史上,後來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土康就出現在鵬城。

其中,對於產業鏈轉移來說,富土康隻是一個代表,一個縮影,更多這種代工廠出現在國內,就是因為產業鏈轉移以及人口優勢和人口成本優勢。

那為什麼印毒阿三也那麼多人口,為什麼沒有轉移到那邊?

還有,南洋那邊的人口也很大,工資也不多,為什麼沒有轉移過去?

其實,這裡麵又涉及到地理位置,還有國內經商環境等等。

事實上,楊銘前世經曆的那個時代,也就是他在香江讀書的時候,那個時候,國內許多產業鏈已經開始往南洋轉移了。

這也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現在的國內,正是開始出現產業鏈轉移前的時候。

馬世民驚訝。

韋理等人聽完更是驚訝。

還有周愷萱,林秀芝,西角友宏等人,他們都沒想到老板懂得遠遠超過他們想象。

如果一開始楊銘沒有解釋,他們可能不明白。

但是,此時,西角友宏等人深刻體會到楊先生在布局方麵的厲害,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當年東洋,甚至,高麗的製造業發展,其實也是和歐美的產業轉移到這兩個地方,以及M國對於東洋,高麗的扶持有非常大的關係。

也就是說,如今又要開始出現產業轉移了。

包括東洋的許多製造業,可能都會轉移到國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