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迷霧背後!(2 / 2)

“其實韓帥出兵南下的時候,我的意見是按兵不動,等待確定的消息的到來,而兄長則認為朝廷已經發現了問題,準備一鼓作氣先下手為強。”

“最終的結局將軍是知道的,最終我還是服從了兄長……”

聽著作為叛亂參與者的吳少雄親自解析,原郭戎不太確定的問題被一一解答。

雖然整個局勢和叛軍們最初的計劃已經大相徑庭、南轅北轍,但是對於郭戎來說依舊意義重大。

隨著很多推測從吳少雄的口中得到了驗證,郭戎對於整個河北亂局的條理越發清晰。

“到底都有誰參加了準備叛亂的密會?”

“有盧龍節度使劉總、成德節度使王承宗、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家兄淮西節度使吳少項,除此之外還有膠東防禦使麾下的鎮將魏鵬飛……”

提到膠東,郭戎的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這到底是李師道參加還是李師道的麾下參與判斷,這差距就大了。

不僅會影響到接下來的進軍,甚至會影響到整個戰略布局。

“先生,你確定是膠東防禦使麾下的鎮將?”

聽到郭戎問題的第一時間,吳少雄稍稍有些迷茫,然而下一刻吳少雄就猜到了問題背後的意思。

“將軍,前來參加密會的確實是膠東防禦使麾下的鎮將,但是根據兄長所說,那膠東鎮將是代表李師道而來。”

李師道,李師道,李師道,郭戎在心中默念了三遍這個名字,隨即輕輕歎息道。

“老李啊,你這一次可真的著急了。”

歎息的同時,郭戎神情一下子就凝重了起來。

原本李愬如果還在,河北—魯北背靠背,成掎角之勢的兩個節度使可以守望相助,哪怕李師道作亂,或者河北三鎮來襲都能有足夠的戰略自動神

但是現在,李愬帶著新編河北軍的主力北上,堪堪一個個魯北軍……自己擔心的東西果然變成了現實的威脅。

萬幸的是自己多多少少做了一些安排,而且自己親自帶領的這幾千精銳就是為了防止膠東有變,隻是希望自己能夠在李師道作亂之前趕到,不至於讓局勢徹底糜爛。

幾十息之後,就在郭戎考慮要如何最大限度將膠東李師道帶來的隱患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的時候,突然感覺軍帳之內已經安靜了下來。

郭戎抬起頭,看到吳少雄正一臉驚愕的看著自己,稍稍思索之後還是決定先聽吳少雄將所有的信息說完,然後再根據最後彙總的信息進行判斷。

“才應該是說道了參加密會的包括了代表李師道的膠東鎮將,不過剛才在講述密會製定的計劃之時,好像沒有提及膠東。”

“關於這一點,因為密會的本身就沒有提及,根據兄長的說法,那個叫做魏鵬飛的遼東鎮將是在最後趕到,僅僅代表了李師道的存在而已。”

“如果說密會上有什麼和膠東李師道有直接聯係,那就是兄長推測李師道大概率已經開拓了東瀛的航道,並且在東瀛擁有了一定影響力,否則也不會有東瀛的倭兵渡海而來。”

郭戎點了點頭,這一點吳少雄說的沒錯,李師道是最有可能已經實現登陸島國的力量。

“先生請繼續,參與密會的還有……”

“除了上麵已經提到的,還有來自百濟、新羅的特使……”

新羅、百濟這是已經了解到的,在叛軍們最初製定的計劃裡麵就有涉及,現在能聽到並不意外。

反倒是現在於謙發現的已經入寇遼東的渤海國,和派出了兵馬但是沒有派出代表的倭國更令郭戎不安。

就在郭戎以為參與反叛密會的人員名單已經清楚,開始思索李師道和倭國的聯係到底到了哪一步的時候,吳少雄又說了一句話。

“其實,除了這些人還有一個人,根據兄長的說法,這個人才是整個叛亂的發起者和串聯者,就連兄長都是跟隨著這個人一同北上的。”

這一句話將郭戎的思緒拉了回來,郭戎點了點頭,這和偵察兵探查的情況也是能對上的。

“什麼人,竟然有這麼大的能力,難不成李唐宗室或者……”

“將軍,那個人叫做陳宏誌,如果我沒有記錯他是……”

陳宏誌!

聽到這個名字之後,吳少雄說的東西郭戎一個鐘都沒聽進去,因為這一瞬間,許久之前的回憶漸漸的從腦海的深處被喚醒。

陳宏誌,俱文珍,這兩個名字郭戎真的是永世難忘。

從穿越到這個時代,郭戎經曆過太多的生死之局,然而如果說最危險的是那一次,那麼肯定是興慶宮!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興慶宮成為了郭戎在大唐真正騰飛的起點,而作為對手將自己逼入絕境的俱文珍,也是郭戎從一個優秀的戰兵,蛻變成為一個合格的將領的最關鍵因素。

事實上,在聽到陳宏誌名字的這一刻,很長時間以來最大的一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答。

陳宏誌,就是自己感覺中存在於未知的那個對手。

能記住陳宏誌不僅僅因為陳宏誌是公認的俱文珍最信任的乾兒子,也不僅僅俱文珍控製神策軍最重要的旗子,更重要的原因是陳宏誌是整個叛亂的神策軍中唯一一個活著逃走的棋手。

說實話,郭戎並不了解陳宏誌,但是這並不影響郭戎會知道陳宏誌的行事風格,因為郭戎非常了解俱文珍的風光。

太上皇李誦可不是一個庸才,這一點非常確定,然而在俱文珍的操作之下,原本宏圖大誌的李誦最終落得了一個被迫退位的下場。

而俱文珍能逼迫太上皇李誦退位的最重要原因並不是神策軍,而是遠在劍南的劍南節度使韋皋。

最初的韋皋雖然割據,但是確實堅定的保皇派,隻要有韋皋和強大的劍南軍,哪怕串聯了所有的神策軍俱文珍也絕對不可能逼得李誦退位。

而俱文珍的做法是助長韋皋的野心,使之對於現有的劍南東、西川兩個節度使不足以滿足韋皋的胃口。

野心膨脹之後,韋皋上疏,希望領劍南東道、劍南西道、山南西道,實現“三川節度使”。

麵對這種要求,李誦自然不敢答應,這才有了韋皋從保皇派到退位派的轉變。

為了確保李誦退位,俱文珍會走兩條路,想了想偵察兵回報中那個虛弱、消瘦、病態須發全白的形象,作為俱文珍的繼承者,郭戎相信陳宏誌絕對走不出俱文珍的桎梏。

到了這裡,郭戎感覺縈繞在整個大唐上空的戰爭迷糊似乎開始消散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